嗨特小说>古代言情>西风醉>第八十八章 上师•

  因为“神王”的缘故,宋凌一行人决定暂缓直接去西慕岭的计划,多在西京逗留几天。

  第三天的午后,却猝不及防遭遇了黄雾。

  站在客栈二楼的窗口,远远地一道土黄色的屏障接天蔽日滚滚而来。

  似浓云翻滚涌动,却裹挟着风雷之音,大街上的人群奔走呼号,以最快的速度关门落锁,门窗紧闭,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外头街上已经空无一人。

  那黄雾来得很快,眨眼功夫便一口吞没了西京的古城墙,这黄雾从城外一片莽苍荒漠席卷而来,一路顺风顺水,没有遭遇过什么大的阻碍,这会儿被城墙一冲,散开些许,但前进威势依旧势不可挡。

  片刻之后,鳞次栉比的民宅,从前朝传承至今的古钟楼,乃至城北山上那座屹立了两百年的铁木巨塔,统统被这黄雾笼罩。

  冯楚英头一次见到这种自然现象,不自觉为天地威势所震撼心神,竟然忘了关窗,宋凌伸手把窗关上,刚刚落下锁扣,便听得无数砂砾扑在窗纸上的密集声响。

  这黄雾进城之后,便缓了去势,散成了漫天黄云,等到那一阵密集的砂砾声远去,宋凌再次把窗户打开了一条缝隙。

  细小的黄沙流水一般从窗棱的缝隙里散落下来,而后是裹挟着尘土的风扑进来,呛得宋凌连连咳嗽,窗外一片雾蒙蒙的黄,从窗口往外看,竟连原本几步之远的树枝也看不见,天色也黑下来,整个旧京一片死寂,只余下若有若无的幽渺风声呜咽。

  小二上来敲门,说这黄雾怎么也得三四个时辰才能平息,提醒关好门窗,尽量不要出门,看样子十分习惯,想来这黄雾并不罕见。

  “这就是御史台那些人拿出来说‘上不宽仁’什么的黄雾?”冯楚英惊讶之余,想起之前从宋琮那里听闻的事情。

  宋凌点点头:“天地之威,我也是第一次见。”

  虽然他来西京道的次数不少,但是还真的没碰上过黄雾。

  冯楚英想了想,道:“你觉得这黄雾是怎么回事?”

  宋凌捻了捻手指上沾着的砂砾,摇头道:“沙土而已,总不可能真与帝王德行有关。”

  冯楚英笑道:“虽然我也是第一次见,但我曾经看过我哥搜罗的一本书,叫做《山川行记》,好像是墨家的一个不务正业的弟子写的。”

  在那本书里,那位不务正业的弟子不爱钻研墨家的器械机关,只喜欢游历山川,在走到西北荒原的时候,他便遇到了黄雾。

  不过他遇到的远比西京城里的那种要严重得多,他跟随着商队,走在荒漠之中,一场黄雾风暴来临,商队的骆驼们排成挡风的堡垒,把人和行李放在中间,饶是如此,黄雾过后,也有许多人和行李被埋进沙子之中,更可怕的是,黄雾过后,哪怕是最熟悉荒漠地形的当地人,也容易迷失方向。

  “西京道的西北部,地形平缓,常年风势猛烈,加上气候干旱,土地也多是沙土,或许是这些原因,才导致了黄雾的形成。”宋凌回忆了一下西京道的地形图,做出判断,但他也有不解,“但我听皇帝的意思,好像是这两年尤其频发,的确是有几分古怪的。”

  冯楚英想了想,道:“容城北部的海岸线,常年都在被海水侵蚀,年年都有百姓的房屋被海水吞没冲垮,后来哥哥提出,把那边全部种上适合土壤的果树,果然之后两年,海水侵蚀的速度降低了许多,我去亲眼见过,发现果树的树根像爪子一样牢牢地抓住岸边的沙土,海水便不如以前那般容易把土地冲刷到松软垮塌,水是如此,风力或许也是一样的道理。”

  宋凌恍然道:“对,我想起来了,这西京道从前是半耕半牧,大部分荒原地带都是生长的牧草,后来沦陷的那二十年里,辽人时常南下,本地的牧民们就都逃的逃走得走,二十年间人口几乎少了一大半。”

  “但人没了,牧草还在,并且因为没有了牛羊,反而长得更加茂盛,反而是这两年,从西京道被收复之后,镇西军屯军在此,他们大多是关内人,还是更喜欢种地多过放牧,而且朝廷为了巩固西京道的辖制,从南边一些闹灾的地方迁徙了不少百姓过来,给了税收优惠,鼓励开荒屯田。”

  冯楚英也明白过来,接口道:“所以如今,恰恰是这些看似利好的举措,导致了土地失去牧草和树林的保护,地皮大量裸露,加上气候干旱,大风肆虐,自然就形成了这黄雾。”

  宋凌皱了皱眉:“西京道如今的知州是江南鱼米之乡出来的,要说起来其实也是个实干派,听闻他曾经还给工部递交了不少自己改良的农具图,获得过朝廷的嘉奖,小琮看他踏实肯干,不似文人那般只会读诗书,特意派他来西京道任知州的。”

  冯楚英“噗嗤”一声笑道:“倒也不能全怪他,不能因地制宜,也是学识所限,而且这黄雾看着可怕,其实实质危害并不太大。西京道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开荒种粮恢复生产,他功不可没。而且要考虑到百姓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南方迁过来的百姓并不习惯放牧,更不习惯如草原人一般靠肉食和奶食为生,都是地道的中原人,还是得吃五谷才行,鼓励耕种是现有条件下最好最快的解决方案。”

  宋凌叹了口气:“这倒也是。”

  说话间,窗户突然“格楞楞”地响了几声,宋凌循声望去,发现原本扣好的窗锁正被人从外头撬起,缓缓旋转。

  这可真是逗了,大白天的来撬锁,而且还是趁着这种天气在外面跑,那不得一头一脸的沙子啊。

  宋凌摆摆手让冯楚英让开一些,自己走过去,侧过身子,伸手迅速打开窗户。

  一个轻巧的身影猝不及防地滚入室内,灵活地在地上滚了两圈都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宋凌无语地看着他滚过的痕迹,那人也低头去看。

  被他滚过的地方,清清楚楚映出了一道沙土的痕迹。

  来人茫然地看了看自己,突然猛地甩了甩头发,同时大力地拍打自己的衣襟和下摆。

  顿时,整个屋子里尘土弥漫,呛得宋凌和冯楚英连连咳嗽。

  来人却高兴起来,得意地伸手扯下束发带,扑簌簌从头发里抖落下来许多的砂砾。

  “神王大人,您怎么来了?”冯楚英捂着鼻子瓮声瓮气道。

  来人正是身份古怪的神王,那个叫小琀的少年。

  “他呢?”神王披着头发,眼睛乌溜溜一转,大约是没见到想找的人。

  宋凌和冯楚英对视一眼,明白了:“找表哥的。”

  冯楚英问道:“是找请你吃水盆羊肉的大哥哥吗?”

  少年点点头:“他呢?”

  宋凌怕他出去引起什么骚乱,便道:“你在这里等一下,我去叫他过来。”

  宋珩住在隔壁,这少年大概是记错了门,翻错了窗户。

  好在翻的是宋凌的窗户,这要是翻到别人屋子里指不定闹出什么事儿来。

  宋珩很快就到了,见到少年,微微讶异:“你怎么来了?”

  少年高兴地伸出手,递过手上的蓝色发带,甩了甩头发。

  “看不见我。”他另一只手指了指窗户外,笑出两颗小虎牙。

  “你的意思是,有黄雾,他们看不见你,所以你偷跑出来了?”宋珩接过发带,冯楚英递了个梳子给他。

  少年用力一点头,把宋珩梳到一半的头发再次弄乱。

  铜镜里照出模糊的影像,少年得意地笑起来。

  宋珩和宋凌两人对了个眼神,心领神会,昨日他们就发现了,这“神王”看起来身份神秘又尊贵,但身边的人却好像是在有意无意地监视着他,防止他随意与外人接触似的。

  如今少年的话更是证实了这一猜测,少年口中的“他们”,应该就是败寇的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少年拥有了古怪的能力和强大的武力,那些人利用少年的能力宣扬“神王”这个称呼,但同时又限制他与外界接触,仗着他心智不全好掌控,把他当做工具一般使用。

  但古怪的是,为什么他对宋珩好像有种天生的亲近感?

  还是说这少年故意在装傻?

  “你为什么要来找我?”宋珩帮他梳好头发,问道。

  少年扭头看了他一会儿,忽然伸手指向宋凌:“找他。”

  宋凌一愣。

  少年一笑:“师傅,找他。”

  然后他又认真地指了指自己:“我,找你。”

  这时候,外面的钟楼突然响起报时的钟声,已经是申时了。

  少年有些苦恼地抓了抓头发,恋恋不舍地看了宋珩一眼。

  然后猛然推开窗。

  窗外依旧一片混沌,目力所及不到三尺。

  少年伸手,一把抓过宋凌。

  宋凌下意识便出手反抗,然而如今他的招式不过是徒有其表,少年单掌与他过了两招,便一掌击在宋凌的胸口。

  宋凌猝不及防,喷出一口血来。

  少年懊恼地缩回手,咬咬唇:“别动。”

  冯楚英离得近,往前几步便挡在了宋凌身前,宋珩直接抓起了自己的剑。

  少年看了一眼宋珩,眼里竟然委屈得生出点点水光来。

  宋珩又软了态度:“你要带他去哪里?”

  “见,师父。”

  “师父是谁?”

  “就是,师父。”少年苦恼地重复,皱着眉头好一会儿,又道,“上师。”

  上师。

  西方尸林的上师还活着。

  他想见宋凌。

  “我跟你走。”宋凌缓过劲儿来,伸手把冯楚英拉到身后,安慰性地捏了捏她的掌心。

  少年伸手想抓宋凌肩膀,又有些犹豫地看了宋珩一眼,缩回了手。

  宋凌勉强笑了笑:“劳烦神王带我一程。”

  少年打量了他一眼,眼里流露出点点嫌弃,最后伸手抓住了他的腰带,从窗口一跃而出。

  宋珩伸手摁住想要追出去的冯楚英,低声道:“你看好周菀,我跟着,放心。”

  说他,他循着逐渐远去的细微声响,轻巧地从窗口跃出,在窗外的枝叶上借力一跃,同样消失在黄雾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