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西风醉>第二十章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晏之?!”

  大夫人在门口见到形容狼狈的三人,吃了一惊,忙催他们进来,皱着眉头盯着冯豆豆肩上的伤口。

  冯豆豆肩头中了一箭,那铁木箭杆被她徒手掰断,留了个挂满倒刺的箭簇陷在肉里,就这样还和对方对了几十个回合。

  “对方武功与我相当,但他箭法卓绝,我失了先手,害得少主落入险境……”

  冯豆豆眼泪汪汪,大夫人严厉道:“你的确大意了,纵使墓园百丈之内都无外人可踏足,你也不该掉以轻心。”

  “娘——”冯楚英硬着头皮想劝两句,她最见不得冯豆豆眼泪巴巴的模样。

  冯豆豆打断她:“少主,夫人训斥得对,我这就去祠堂领罚。”

  大夫人又道:“知错就好,不过你这伤得不轻,先好好养伤,过些天再领罚不迟。”

  “是。”

  冯豆豆走了,大夫人把目光收回来,却又落在宋凌的身上。

  冯楚英扭头一看,宋大将军此刻面容肃穆,站立如松,看着就还——

  挺像个人的。

  反正就完全看不出来醉了。

  “今日多亏林公子在,我看林公子手上也受了些伤,”她眼神示意等在一旁的冯管家,“带林公子去后院,到南街药堂请李大夫,她手稳,让她过来给豆豆和林公子处理伤势。”

  冯楚英这才发现宋凌攥住箭的那只手掌心被蹭破了皮。

  那黑铁箭以铁木为箭身,黑铁为箭簇,箭身极沉,去势又急,宋凌当时一把攥住,看着轻松,却也吃了点苦头。

  大夫人说这话也是为了支开外人,与冯楚英详谈,孰料这平日里看起来也是知情识趣的林公子,却把受伤的那只手死死握紧,迅速往背后一藏。

  “没有。”

  大夫人愣住:“……啊?”

  宋凌耐心解释:“没有受伤。”

  语气一本正经,神情真挚诚恳,一看就很令人信服。

  冯楚英用手支着额头快要憋不住笑了。

  “他喝醉了。”冯楚英压低声音,莫名有点不好意思。

  大夫人:“……哦这样,那、那林公子要不要去歇息一会儿?”

  宋凌不说话,一只手抓着轮椅,用行动表示拒绝。

  冯老太君也闻声而来:“无妨,都一起进来吧!林公子不是外人,不必避嫌。”

  宋凌认真地点点头,高高兴兴推着轮椅往里走。

  “成商会坐不住了。”冯老太君一眼就看见了信封上的标识。

  大夫人点点头:“晏之这一步棋,我也不知是对是错——”

  “不会有错。”冯楚英断然道,她原本想说“哥哥不会有错”,但碍于宋凌这个醉鬼在场便只好隐去了称呼,“成商会在岭南盘踞了四五十年,触手早就伸进了各行各业,控制物价,囤积居奇,这几年风调雨顺还好说,前些年闹饥荒闹瘟疫,哪一次他们不趁乱哄抬物价?这种毒瘤一日不彻底拔除,岭南便一日没有真正的安稳。”

  二夫人心思单纯,当即赞同道:“我也同意,大嫂您忘了么,永安三年,客岭大疫,千金谷的老谷主不辞辛苦,带着数十名弟子奔赴千里前来相助,却发现最关键的一味药材全部被成商会垄断,出高价都买不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数百姓哀嚎等死,千金谷老谷主七十岁的人,守在成王府门外整整一夜,也只讨到了三斤次品药材。”

  二夫人说着眼睛就红了:“可怜我娘家侄子,把自己的药分给了部下,让他们带回家救命,自己却——”

  客岭距离容城不远,但有山脉阻隔,疫情一时半会也蔓延不到容城,然而当时城商会的人却到处宣扬疫情可怕,试图引发恐慌,与此同时大肆收购千金谷所需的药材,再高价倒卖给容城的世族大户。

  真正需要药材的人买不到,也买不起,千金谷老谷主殚精竭虑累到吐血,最后好歹研制出了替代药物,效果不如原先的方子,但至少能保人性命。

  二夫人的娘家侄子在军中,他手底下的人有十来个都是来自客岭,当时恐慌蔓延,二夫人的娘家也是世家大族,倒也趁乱买了一些药材,二夫人的娘家侄子知晓属下有家眷染病之后,便把药材给了属下,让他们带回去救人,却不想回来的时候染上了病气,虽没有要命,病好之后却留下了满脸疤痕,原先俊逸帅气前途无限的小伙子,就此毁了一生。

  千金谷那一战之后对岭南大失所望,老谷主一病不起,跟随他前来的数十医者咬牙发誓,此生再不踏入岭南半步,这也是后来即便冯老太君中毒,冯家也没有第一时间求助千金谷的原因之一,实乃是心中有愧。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冯家当时便如被架在火上烤着,家中没有一个能站出来的成年男人,二十万水军之中也颇多派系,诸多掣肘,再加上成商会来头甚大,在冯榕海成长起来之前,冯家的处境其实一直都很尴尬。

  因为成商会的成,是成亲王的成。

  成亲王论辈分来算,是小皇帝宋琮的叔爷爷,如今已经不在世了,成亲王府也成了郡王府,成亲王于政事一窍不通,年纪轻轻就被打发来封地,他好色好玩好吃,便一门心思地做起了生意。

  他的封地其实并不在容城,而在一江之隔的云城,云水江穿流而过,云城在西,容城在东。

  相比于地处海边,南接十万大山的容城,云城要太平得多,但同样的,乐子也少了许多。

  亲王无事不得出封地,但这成亲王另辟蹊径,一手打造了成商会。成商会出现极早,且成亲王这个人极有眼色,悠悠荡荡几十年下来,成商会的势力早已横跨明暗两道,上能接触王公贵族,下能混迹江湖门派。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一江风月,如今外面仅仅只是流传着当年的浪荡公子耽于风情修建一江风月,但却鲜少有人知道,那位没有留下名姓的公子,便是乔装出行的成亲王。

  后来靖海王府小王爷一出手便打通了容城与十万大山的商道,又以雷霆手段收服了军中几个刺头派系,顺手敲打了一些世家大族,成商会向来有眼色,且如今的掌权人已经是那位成亲王的孙子,名叫宋珏,这人性子不比先祖,心眼有余智计不足,他并不直面冯榕海,明面上的势力从容城退出了一大半。

  老太君道:“衣食住行,百姓过日子起手四件事,这都是民生根本,他们把这头一项把控得死死的,晏之筹划了足足四年,如今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他们耐不住性子,便恰恰说明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对的。”

  岭南天热,丝绸虽清凉解暑,但毕竟造价昂贵,百姓还是更习惯于着麻衣。但岭南多水,苎麻怕旱又怕涝,容城以及周边本地苎麻产量十分有限,苎麻制成麻布麻衣,也只能依靠织麻女纯手工织造,效率十分低下。

  但成商会从数十年前开始,便连年从秘密货源地掌握了大量的苎麻和麻布货源,在最初几年里以极低的价格控制了几乎整个岭南的麻布产业,相比起劳心劳力种麻沤麻织麻,把有限的耕地用来种更适合的水稻作物对农民来说更加合算,于是在短短几年之后,岭南几乎彻底失去了麻布自给自足的能力,而麻布的价格则完全由成商会掌控。

  冯榕海当时十分忧虑这种状况,几经考察发现,平原地区多雨易涝,苎麻产量太看老天爷的脸色,但十万大山之中,有许多的丘陵地形,在其上开垦梯状农田,土质和水文都非常适合苎麻。

  冯家花了四年时间,与林子里的一些大部族合作开垦种植,到今年,苎麻的产量已经完全可以与成商会一战。

  就在不久前,冯楚英在各商会中公开了今年祭月大会的拍卖行当列表,其中新增的苎麻收购一项炸出了轩然大波。

  许多做布匹生意的,因为苎麻产业被成商会垄断,这些年只能做一些棉布或者丝绸生意,往来于江南道和皖南道一带,苎麻市场极大,要说他们不眼馋是不可能的。

  果不其然,消息刚刚放出来两天,成商会的人就找上门了,冯楚英故意晾着没见,因为这一次她就没准备任何退路,成商会必须断掉一些手脚,否则——

  冯楚英苦笑——

  否则也没什么,左右冯家就这么几个人,连带几十条鱼几十只鸡,加上一头冯圆圆,大不了全家眼一闭全去陪哥哥算逑。

  屋子里气氛凝重,醉着酒的宋凌却突然说了一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冯楚英一腔愁绪被冲了个没影,一时怒从心起,扭头就瞪他。

  宋凌醉了酒之后神态格外地认真,仿佛一个循循善诱的教书先生。

  他字正腔圆继续道:“成亲王的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成。”

  冯楚英:……?

  不是,你这怎么仗还没打就开始放嘴炮呢?请问宋大将军您在战场上也是这样的战术吗?

  她正懵呢,老太君却“哈哈”笑了起来。

  “哎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不说我都忘了,”老太君笑得直不起腰,“成亲王是那一辈儿里最小的皇子,早早就被打发到了封地,当初在位的皇帝对他这个成日溜猫逗狗的性子看不上,想封号的时候随口就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憨货,就封为成亲王吧!”

  冯楚英:……

  竟然是真的……

  “是真的,说起来,我和那位成亲王年纪相当,他比我年长个五六岁,他就封的时候我才十三,还在汴京学馆念书呢,这些零碎消息,都是老国丈给我讲的。”

  冯老太君是汴京人士,出身,不知怎的,却从小喜好舞刀弄剑,在学馆里认识了老国丈,也就是宋凌的太姥爷,俩人虽然年纪差了十来岁,却很投缘,老国丈便利用闲暇时间教她一些拳脚功夫。

  宋凌一双丹凤眼睁得比平时大,亮晶晶的看着冯楚英,一脸认真地用力点头:“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