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乌衣世家>第122章

  等到谢棠收到消息的时候, 牟斌已经被关押到了一座不为人所知的内行厂的监狱里。任是谁也不知晓牟斌到底被关押到何方。

  谢棠几次向朱厚照求情,但是丝毫用处也没有。受牟斌恩惠的人很多,纷纷上书请皇帝放了锦衣卫指挥使。四处奔走希望能够救得牟斌一命。可越是这样,皇帝越是相信刘瑾的那句谗言——牟斌与文臣勾结, 欺君大罪, 罪当诛;越是怀疑牟斌的忠心。同时, 也是越不可能把牟斌放出来。

  谢棠与牟斌虽然称不上生死之交, 也算得上是风尘碌碌之中的一知己,自然是想救他。至少要保住对方的性命。

  谢棠去找了张永。

  内行厂虽是刘瑾主持建立,但怎么说也是太监的地盘。虽然内行厂里刘瑾势大。但皇帝为了平衡,不可能让刘瑾一家独大。因此内行厂里面还有着张永的人。

  也正是这几个人, 保住了牟斌的一条性命。没让他不明不白地死在内行厂的监狱里面。

  但是也不免有些文臣的行径让人心寒。

  若是换了一个如同成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 这些文臣进入诏狱,不死也要没有半条命。但如今牟斌遇害,这些人竟是装作什么也都没有看见。为了讨好皇帝,保住自己的乌纱与富贵, 不但不去救自己的恩人,反而是去恩将仇报。让人见了就觉得心生寒凉。

  刘瑾对谢棠的仇恨已经持续很久了。

  无论是一开始对方把皇帝劝地不去加税回了他的计划, 还是后来对韩文、刘健、谢迁等人的回护。都让刘瑾心生恼怒。

  虽然说谢迁是谢棠的祖父,韩文又一路提携谢棠。他回护才是正常, 不回护才是不识人伦道理。

  不过刘瑾哪里管这些?在刘瑾心里,一向是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的。

  因此,他跟皇帝不知进了多少谗言来诬陷谢棠。可是无论皇帝平时信重他,一到他说起杨廷和和谢伯安两个竖子,皇帝就定然相信他的话。除此之外,还有张永那个棒槌不知道何时被谢棠那个小兔崽子拉拢了过去。一到他说谢棠坏话的时候, 张永那个棒槌一定会来打断他。还会为谢棠说上无尽的好话。

  真真是气煞人也!

  刘瑾此时见到谢棠、杨廷和与李梦阳这三个他最厌恶的人现在都在为解救牟斌头痛,就像乱飞的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他心底里就高兴地不得了。

  真真是大快人心。

  正德四年十月,牟斌仍然不知去向。这些奔走的人心底已然绝望。

  皇帝是铁了心要查办牟斌了。新任指挥使是刘瑾的心腹。牟斌的官职都被人替代了,这更加显示出来皇帝要处死牟斌的事实。

  而就在这时,关外传回来的消息更是给满朝文武的心头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鞑靼叩边,瓦剌进攻西北诸省。边关破败,民不聊生。

  竟是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宁夏九镇失守者三,如今瓦剌大军兵临固原城下。”

  “鞑靼骑兵进攻宣大地区,此时宣府失五城。兵临大同之下。”

  “不知你们听没听说……”

  这人刚要说话,就听到旁边的人道:“慎言!哪里有信那些无稽之谈的道理?!”

  不过说归说,但是他心底里也很疑惑。那个传言是不是真的。

  自从鞑靼瓦剌叩边的消息传到了京城之中后,一种流言就甚嚣尘上。

  说是当今户部尚书谢伯安,年未舞象就用计退鞑靼骑兵。又是三元及第,是天上玉皇派下来的妙法天君。如果是他出征,定然能够退敌千里。

  这样的传言不知从何时开始,传遍了整个京师。直接把谢棠打了一个猝不及防。

  这个传言,来自张彩。

  张彩才是刘瑾团队中的智慧核心。北疆战乱严重,而刘瑾因杨一清推荐他去做三边总制对他产生的不信任也对他有一定影响。

  既然三边总制如今是个烫手山芋,那不如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谢棠。

  谢棠若是没了命,自然是让他称心如意。就算谢棠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对他张彩也没什么损失。

  而且,若是谢棠战败,对他的名声也的确有瑕。除此之外,谢棠去担任三边总制,户部尚书的位置空下来,他们自然也能够运作一番。

  这几年来,谢棠把户部搞成了铁板一块。他们连一碗水都泼不进去。

  若是此次能够得到户部尚书之位,那对于他们而言,更是意外之喜。

  因此这个提议一被张彩告知刘瑾,刘瑾就立刻让自己手下的特务们去在民间宣传谢棠的“丰功伟绩”了。以此为他们接下来胁迫谢棠前去北疆前线做准备。

  这件事只有刘瑾能够做成,内行厂和锦衣卫现在已经成了刘瑾的天下。而东厂内部,刘瑾也不是没有党羽。

  只有刘公公手里的特务们,才能迅速地把这个谣言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

  还没等到谢棠想出办法止住愈演愈烈的流言,张彩他们的捧杀就已经开始。

  正德四年十月初八,大朝日。

  当天,有督察院御史、吏部给事中、刑部给事中、翰林院侍读学士以及大理寺少卿等十余人,上书皇帝,请户部尚书谢伯安继任三边总制,平西北战乱。

  皇帝不允,道谢卿离去,户部事为之奈何?张彩、刘瑾二人的党羽道:“民间道谢尚书乃玉皇赐给陛下的妙法天君,可解兵患。”

  那吏部给事中道:“若尚书大人不任三边总制,百姓忧虑,天下哗变。”

  翰林院的那个侍读直接跪下来道:“还请陛下慎思。”

  “谢大人文韬武略,尽是上上,为何不能为国做事?”

  又有人讽刺道:“难不成是怕死贪生?”

  “至于户部之事,谢大人在任三边总制之时,自然……”

  看到刘瑾、张彩的党羽要把事情扯到户部上的时候,谢棠立刻拿着自己的象牙笏板出列打断对方道:“臣禀陛下。”

  “臣谢伯安虽是一介书生,却也是七尺男儿。自然应当顶天立地,报答国家。”

  “虽比不上赳赳武夫,却也可以出谋划策。”

  “臣唯有两个请求,请陛下答应。”

  “一来,臣此去西北,临时担任三边总制的职务。户部主官职责无人行使。臣请陛下允许户部左、右两位侍郎共同掌管户部。左侍郎才干优长,右侍郎宽宏豁达。有都是极为熟悉户部,因此户部不用临时借调官员过来,扰乱户部正常公务运转。”

  谢棠在刚刚看到皇帝眼底的一丝意动,以及在家里得知外面的谣言到底有多么轰轰烈烈后,他就立刻做出了最好的决定。

  如今,刘瑾和张彩的局已经布好。与其让人逼迫着前去战场,不如主动前去。一来给皇帝留下好印象。二来给自己搏一个好名声。三来……谢棠手执象牙笏板,心里想到,他谢伯安又不是刀俎上的鱼肉,又怎么能够任人宰割,让对方的千般谋算全都心想事成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9-08 21:50:38~2020-09-09 21:10: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土土每天都很棒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