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谏

  凌北辰的思绪被季明舒拉回。

  他转头看她,凤眸微微收缩,显然产生了某种怀疑。

  季明舒心中突突地跳了一下,但面上只是有些感怀,对他道,“只是替太子妃惋惜罢了,活着有什么不好呢?活着,才有希望,可惜她白送了一条性命。”

  凌北辰竟认真同她讨论起生死的问题来,“我倒能理解她的想法。”

  季明舒蹙眉看着他。

  “当初兵器一案她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是太子救她一命,而今太子不在了,唯一的支撑没有了,活着有何意义?”

  “活着永远不会没有意义!”季明舒认真地纠正他,“兵器案并未了结,她作为女儿,难道不该等一个结果?若是有人害她耿家,大可以有怨报怨有仇报仇。退一步说,她对太子情深义重,也可以带着太子的理想和信念活下去,何至于自缢?”

  季明舒的语气有些急了,两人心知肚明,她的话并不单单是说太子妃。

  凌北辰捋了捋她胸前的一缕青丝,“你和她自然不一样。”

  太子妃是柔弱的女子,成婚前未迈出归云山庄一步,成婚后未迈出东宫一步。

  而她,从小便流落于江湖,每日都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样的两人,怎能相提并论?

  他顿了顿,又叹道,“我们和他们,也不一样。”

  季明舒道,“若是有一日,我先不在了,答应我,好好活着,好吗?”

  凌北辰凤眸凝着她,眸子漆黑的如同要滴墨,不语。

  季明舒继续道,“若我真去了,我准许你为我难过一年,一年过后,你就忘记我吧。黄泉下,我想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活着。”

  凌北辰眉心渐渐隆起,显然是因为这种话不悦了。

  季明舒立马补充,“若是你先去了,我也只为你悲伤一年。一年后,我便闯荡江湖,行侠仗义,像我师祖天机老人一样留下传说。”言语间,她眉目爬上一丝傲娇之色。

  凌北辰揉了揉她的脑袋,“不要胡思乱想。”

  季明舒却坚持,“你答应我!”

  凌北辰默然片刻,凤眸与她眼眸对视上,而她的眼眸分毫不退,半晌他有些无奈却又坚定地回答她,“好,我答应你。”

  ……

  很快,季明舒再一次见证到了凌北辰情报网的可怕能力。

  不过半日的时间,一个烧残了的黄色布帛几经辗转送到了他的手上。

  布帛上「罪己诏」三个字还清晰可见。

  虽然烧残了,但是从零星痕迹可以拼凑出这张布帛原本写的内容:一百多字,是皇帝杀兄弟、听信谗言、残害忠臣的自书。

  凌北辰缓缓收起布帛,叹息道,“这是太子专用的谕旨黄帛,字迹也是他的。”

  季明舒缓缓闭上眼睛,“果真是他。”

  她当真有些不明白,为何有些父亲能用性命去保护儿女,有些父亲却能为了一己之私杀亲子?难道那个位置能让人变得面目全非吗?

  ……

  接下来的日子,凌北辰一刻也没闲着。

  宫里传出旨意,皇帝痛失爱弟爱子,深受打击,罢朝十日。

  这期间,皇帝除了越王以外,未宣召任何人,但凌北辰自有他的路径。

  一开始,中书省的折子通过皇帝心腹太监递了上去,皇帝一看,发现是三桩案子的折子,而这三桩案子都查到他身边之人了,分明是逼他给一个交代。

  皇帝一怒之下,斩杀了心腹太监,并宣布,再有人敢递关于这些案件的折子,便人头落地。

  这下没人敢递关于案子的折子了,但还是有折子递了进来:民间快闹翻天了!刑部已经被乱民闯入三次了!

  皇帝大惊失色,这还得了?还是要造反吗?但左右很快告诉他,这些百姓是为了太子之死,他们坚信是妖孽害了太子,要求查明真相,恳请神女为南希国清除妖孽。

  皇帝的怒火一下子平息了,他又砍了递折子的太监,吩咐不许再往龙泉宫递折子。

  皇帝彻底当起了缩头乌龟。

  他想缩着,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他宣布不接受任何折子的翌日,百官跪在龙泉宫之外,高呼,“请皇上查明真相,平息众怒!”

  皇帝在龙泉宫里大发雷霆,却拿这个局面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太监传旨。

  他可以杀了太监,但百官上谏言,他总不能杀了百官?若真这样做,他就成了桀纣之流,为世人不齿!

  皇帝左思右想之下,决定让越王出面周旋。

  越王听话地去了,但是,丝毫没有作用。

  而今在秦王殿下的带领下,上有神女掌风,下有宜安城数百万百姓支撑,太子一脉的官员硬气多了,哪会轻易妥协?

  百官跪了整整一日,没见皇帝出来,却见太医一路又一路地进了龙泉宫。

  皇帝真病了,前有郁结在心,后又急火攻心,躺床上起不来了。

  百官是想请命,请皇上彻查太子之死以及三桩重案,他们的本意并不是要逼死皇帝,为首的大臣与新上任的太监总管沟通,希望由他代表百官面见皇帝。可是,这样的请求也被驳回了,皇帝除了越王外不见任何人。

  难道找越王?更不行了!且不论立场问题,所有人心知肚明,太子之死谁最受益?除了越王,他们想不出第二人了。

  在百官们跪到第三日的时候,太医来来往往地更频繁了,而且太医们的神色都凝重了很多,差点儿就将「快有国丧」这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百官们无可奈何,在他们三请四请,左顾右盼之下,可算将季明舒盼来了。

  人哪有不敬神的呢?太监总管见她来,颠颠地跑过来。

  季明舒将一个小盒子递给他,“这是一枚养神丹,送服可宁心静神,保养身体,请公公将它转呈皇上。”

  太监心里虽对这枚丹药存在疑虑,但是面上十分恭敬地应下了。

  季明舒微微颔首,便在百官们的各种请求声中,离去了。

  丹药,皇帝自然不会吃。

  在他看来,而今他还有一口气,若是吃了药,说不得立马就蹬腿了!

  而且,百官请命的声音每一个时辰都会响一刻钟,就像定时的催命符,让他不得安生,还是病了好,病了,这些声音也听不清了,让他可以暂时忘却这些烦恼。

  但事与愿违,在那枚丹药送进来之后,他的精神竟一点点好起来了,不仅耳聪目明,还心思敏捷,可这么一来,百官们催命的声音再一次传入他耳中……

  皇帝始终未走出龙泉宫,而百官始终坚持跪着,事情就这么陷入了胶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