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古代种田奋斗史>第26章 周岁

  采摘东西,杨稔其实很喜欢,只是要除去秋收,秋收实在太累了,要不是收的是自家以后赖以存活的粮食,杨稔都想不干了。

  这次一同出来找野葱的妇人叫惠娘,是自家男人的玩伴大头的媳妇,村里人有些叫她大头家的,有些叫她惠娘,杨稔当然是叫惠娘,不会叫她大头家的,听着不太好听。

  跟惠娘的关系不错,也是因为两人的丈夫是好友。

  惠娘与她一样,出来干活时,很少交流,都是各找各的,只有路上才会闲聊。

  到了地上,两人就分开寻找。

  野葱很多,旱地和田埂还有山脚下都会长,好找的很。

  一个上午,杨稔找了满满一大半背篓,下午她不打算找了,先把上午找的这些洗干净,根部切了腌着,叶子留着晚上炒了吃,大半背篓的野葱,除去根部,也还有不少,一两顿是吃不完的,就算喜欢吃,杨稔也没有好几顿都吃一个菜的想法。

  送了些给老宅那边,也还有很多。

  杨稔打算拿些给娘家,她爹娘也喜欢吃,虽然娘家可能也找了,但他们人多,吃的也多。

  现下申时未到,还早,刚好过去。

  回娘家,当然不可能只带这点野葱叶子,像什么样子。

  家里种的南瓜和冬瓜,只种了几棵苗,却结了不少果实,夫妻俩只有两人,都吃不完,南瓜和冬瓜杨稔都拿了一个,野蒜根也带了一些,本想着切一截山药,但想着娘家那个不省心的弟媳,不知道这山药最后落入谁的口中。

  之前她娘跟她说会收拾弟媳,可看弟媳能接二连三犯事,恐怕不太有用。

  这次回娘家,杨稔打算将儿子周岁宴的事情告诉爹娘,还有询问意见,第一次办,她跟如松都不太明白,她来询问爹娘,公公婆婆那就由自家男人去问。

  儿子是十一月十日的生辰,还有半月就到了,该准备起来了。

  “日子过得可真快,一晃眼,小景也到周岁了。”杨母发出感叹。

  “可不是,我当时还怕的很,村里不少生孩子没撑过去的妇人,我真怕。”杨稔想起孕期的担忧,所以自家男人说暂时不生第二个孩子时,她心里是很乐意的,鬼门关走一回可不是容易的事。

  不仅女儿担忧,杨母那时也是担忧不已的。

  “周岁宴,咱们乡下人家很简单,就是请亲朋好友参加,铺一块红布,摆上你想让小景拿的好寓意的东西。小景以后是要读书的,小景他大伯家不是有读书人吗,借几本书过来,不过最好还是让如松问问亲家,陈家村的习俗怕是与咱们村不同,按他们说的来。”

  女儿因为是女娃,是没有周岁宴的,满月酒也没有,儿子倒是办了满月酒,可洗三和周岁也是没有半的,杨家男孩多,两个老人也稀罕不到哪去,只是不想小儿子没儿子罢了。

  “你公婆连小景的洗三都办了,周岁肯定记在心上,到时候会帮衬你们的,别担忧,小景是有福气的。”可不是有福气,出生不久陈家就分家了,女儿一家越过越好,自由自在的。

  怕爹娘留饭,待了一会杨稔就告辞。

  晚上,杨稔跟陈如松商量儿子周岁宴的事情。

  “我下午送了一个南瓜和一个冬瓜给我爹娘,还有野蒜,顺便想问下爹娘儿子周岁宴的事。”送了东西给娘家,也得说清楚。

  陈如松懊恼“我生辰那日,爹娘也说了儿子周岁宴的事,忘记跟你说了。”

  那日爹娘说了儿子的周岁宴,又说他姐有孕的事,回来后他跟媳妇说了姐有孕,却忘了说儿子的事,就只顾着饭菜去了。

  “真是,那爹娘怎么说的?”杨稔瞪了自家男人一眼,儿子的事情都能忘。

  “爹娘给咱儿子订了一个长命锁,还有抓周的东西也是爹娘准备,咱们记下这些东西,等再生孩子,就由咱们自己备了。”陈如松赶紧道出。

  又接着道:“咱们这次是负责请人,还有族里几个受敬重的老人一定要请来。”

  儿子周岁宴的事情要放在心上,山上的野果成熟了,也不能错过。

  天气冷了,山上的野果豆梨到了好吃的时候。

  不仅豆梨,鸡爪子也到了好吃的时候,这些野果村民们有闲时就会去山上找一找,给自家孩子添个零嘴。

  虽然自家的儿子还不到能吃这些野果的时候,杨稔自己确是想吃的。

  陈如松相当了解自家媳妇,出现霜冻之后,他就立刻上山去寻找野果了,这个时候的野果最甜,最可口。

  每日都有零嘴吃,又有绣帕子荷包这个活干,日子过得很快。

  陈如松帮着族人盖好一座房子,就到了儿子生辰前两日。

  请好了人,采买好东西,周岁宴就到了。

  虽然很想给儿子先试一下,可夫妻俩还是克制着自己的想法,想让儿子自己抓周。

  当日早上,陈大兴和田氏就过来了。

  将半两重的银长命锁给孙子戴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小景周岁了,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命百岁。”这是他对孙子最淳朴的期望,田氏也附和着说了几句祝福的话。

  杨家人也来得早,杨父拿出一个小银镯给外孙带上,说了跟陈大兴类似的话。

  两家人坐在一块,围绕着小景的话题相谈甚欢。

  杨稔跟丈夫在安排周岁宴的事情,抓周在饭前,不然很多人吃了饭就直接走了。

  抓周都是中饭之前,将抓周的东西摆好,陈如松抱着儿子放在上面,温声道:“小景,去拿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

  为了不干扰儿子的选择,陈如松放下儿子就站到一旁,带着笑意鼓励儿子。

  杨稔也是如此,“小景,拿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

  小景并不太能懂爹娘把自己放在这做什么,不由朝他们伸手,喊道:“爹,娘,抱。”

  儿子是一月前开始说话的,刚开始还迷迷糊糊,现在已经能准确说一些字了。

  杨稔听到儿子喊人,只能笑着劝诱,“小景乖,看看你前面的东西,喜欢哪一个?”

  经过一番引导,小景终于将视线转移到自己前面的许多东西。

  犹豫一番,他的小手伸向一本书,那是《三字经》,杨稔有些激动。

  虽然不想干扰儿子,可他们夫妻俩还是有私心的,将书本放在儿子不用爬就能拿到的位置,现下儿子果然拿了书,但这也是儿子自己选的,以后读书一定有所成就。

  陈如松笑着道:“小景拿了书,以后肯定是个读书人,你放心,爹娘一定送你念书,你可要好好努力。”

  杨母算是除了女儿女婿,最支持小景读书的人,闻言接话道:“可不是,小景看着就聪明,日后铁定出息。”

  抓周以陈如松扬言要送儿子念书这个令人惊讶的消息结尾。

  中饭吃的一些人心不在焉,陈大兴是其一,虽然儿子可能只是一时激动说的话,可儿子半分犹豫都没有,小景的书都还没拿稳,话就说出来了,看着像是等了好久就为说这话的样子。

  只是今日是小景的周岁宴,陈大兴犹豫片刻,打算先揭过,晚些再问问儿子。

  田氏也心不在焉,大孙子去了镇上私塾念书,从前只是听闻念书花钱的她才知道念书到底有多花钱,原本就不富的陈家更贫寒了。

  不仅饭菜差了下去,连每月固定有一次的荤也变为两月一次,这不是大儿媳改的,是她自己改的,家里粮食还是她管着,卖粮食她自然也知道,都挑贵的粮食卖,剩下的都是便宜的,还是仅仅够家里一家人吃到明年秋,连余粮都不留,大儿子说不留了。

  到底分了家,这个家是大儿子当家,她跟老头子可以对儿媳有意见,却不能太做儿子的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