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青藻宫咸鱼纪事>第116章 疯魔

  我让宫人把账本带回青藻宫,随后立即去找了良妃。

  良妃并不在垂棠宫。

  垂棠宫的宫人将我领进内殿,我问了她几句话,这才知道,良妃这几天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如果只是淑贵妃派的活儿,良妃不至于这么忙,我召来近身伺候良妃的宫女一问,才知道是刑部尚书出事了。

  朝堂之事错综复杂,那宫女虽口齿伶俐,到底困于深宫,不太能说得清刑部尚书的事,我听了许久,再结合淑贵妃近日的举动,才隐隐约约明白了,这应当是何家故意给良妃父亲使绊子。

  而且还是拿良妃制的绊子。

  我案上还积着三本待抄的账本,此刻我本该赶紧回宫,早完成任务早解脱,可派这任务的人是淑贵妃,我恐怕就是不得解脱了。

  我虽算不上什么聪明人,但心里也清楚,这种时候,我万万不能如了淑贵妃的愿。

  那宫女为我添了杯热茶,又端上来几盘点心,道:“德妃娘娘请稍作等候,良妃娘娘应当马上就会回来。”

  垂棠宫的厨房受过一位皇子两位公主的挑剔,千锤百炼,手艺超绝,那点心新鲜出炉,香气扑鼻,我却已没有心思细细品尝了。

  不知喝了多少杯茶,良妃可算是回来了,她一进殿,看见了我,也不惊讶,而是先坐下来,垂棠宫的宫女训练有素,不须良妃开口,立刻便上茶关门,该退的退,该守的守。

  良妃喝了茶,吃了块点心,胸口仍起伏不定,咬牙道:“何家的女人可真是够阴险的。”

  我道:“我听你殿内的宫女说,是王大人出事了?”

  良妃道:“是啊,淑贵妃竟挑了我父亲下手,你还记得赵方清和冯静仪那事吗?”

  我心中隐隐有了答案,但还是道:“记得,怎么了?”

  良妃道:“我不是写了信给我父亲吗?这事被人翻出来了,说是我身为后妃,却受刑部尚书纵容,插手大宁朝高级官员的牢狱之事。”

  良妃在那件事里一共写了三封信,第三封信是我和冯静仪亲自送去的,绝不会出问题。良妃第一封信要折磨赵方清,第二封信要保护赵方清,若是第二封信爆了出来,那就不是什么插手官员牢狱事了,而是包庇刑部官员,加上赵方清的外貌问题,甚至可能会有私通外男之嫌。

  看来,是良妃写信让刑部尚书放任狱卒折磨赵方清时出了纰漏,但她肯定不会告诉我这个。

  我做出有些愧疚的表情,道:“竟是此事,是我连累你了。”

  良妃摆摆手,仿佛十分疲倦,道:“不怪你,都是何家,都是那疯狗一样的淑贵妃,搞得整个何家都疯了起来,外头给我父亲放冷箭,里头给我派那些鸡零狗碎的差事,何老先生缠绵病榻,他的儿孙却有如此行径,实在是……唉。”

  我道:“何老先生缠绵病榻,什么也做不了,他的儿孙自然就歪了。”

  良妃道:“当初我父亲也劝过我,让我少管刑部的闲事,但我仍旧照做,未曾多想,如今我这事被挖出来,竟反而成了父亲的绊脚石。”

  难怪上次我和冯静仪乔装后去刑部送文书,刑部尚书只以为我们是普通宫女,看来刑部尚书当时其实很不同意良妃的做法,也许还在信中撂了狠话,使得良妃不敢让刑部尚书知道她偷运嫔妃出宫。

  我道:“那此事可有解决的法子?”

  良妃道:“自然是有的,只是要多费些神,偏偏淑贵妃那边还有好些事积压着,我又不能不干,不然又要让贤妃那个蠢女人抓到辫子……你想来也有不少事吧?”

  我苦笑道:“淑贵妃又给了我三本账本,还有上次的名单,不多不少,刚好能在她的期限内抄完。”

  良妃道:“她给了你多久的期限?”

  “五天。”

  “又是这样!”良妃揉了揉太阳穴,道:“又是这样,派的事情不多不少,刚好让你帮不了我,给我找的事情不大不小,刚好让我分不出神,淑贵妃这是要有动作了。”

  我道:“三皇子还在契丹大漠呢,这种时候,淑贵妃的动作肯定跟三皇子有关系。”

  良妃道:“军队里的事我插不上手,但何家我有不少门路,我去查何家,你去查查三皇子那边发生了什么事,知己知彼——对了,还有皇上!”

  “皇上?”我道,“皇上能出什么事?”

  良妃道:“皇上不会出事?你怕不是忘了,皇上现在可全靠续命草续命呢,不行,我得去看看皇上,最近淑贵妃老给我派活儿,我都很久没去金龙宫了。”

  我听出了良妃的意思,迟疑道:“皇上……淑贵妃应该还不敢对皇上做什么吧?”

  良妃道:“理论上说是这样的,但淑贵妃早疯魔了,天知道她会做出什么事来?你可别忘了,现在的朝堂政事,契丹那边的调配行军,可都是由皇上把持着,别的不说,只粮草一项,万一皇上出了事,混乱之下,契丹粮草一断,军心不稳,三皇子岂不就是一个死字?你靠着三皇子坐上这德妃之位,若三皇子出事,你还能活得了?一个温嫔就能将你生吞活剥了。”

  我道:“契丹那边正起战火,粮草一断,军心不稳,不止三皇子,江北郡那边的无数平民只怕也是一个死,大宁粮仓出事,整个大宁朝都……我觉得淑贵妃应该不至于这么疯吧,而且她哪来这么大能力?”

  良妃道:“淑贵妃从四皇子死后就疯魔了,她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不过嘛,我觉得皇上应该不至于栽在一个女人身上,虽说年老体衰,但脑子还是那个脑子——反正我还是要去看看,你也好好地打探一下。”

  话已至此,我便急匆匆回了青藻宫,良妃也去忙她的事了。

  我将良妃说的话简略地告诉了冯静仪,冯静仪道:“那你准备怎么打探契丹军营的事?”

  我命顺子去内务府把沈辰安排的传信太监找来。

  “哦,沈将军虽不能再上战场,但人脉还在,确实是个好人选。”

  不久后,顺子进殿,我却没看见那传信太监。

  “人呢?”

  顺子道:“娘娘,那位公公前些时候犯了事,被淑贵妃娘娘下令发落了。”

  冯静仪道:“淑贵妃考虑得还真周到,枸枸,你还是让良妃帮你传信吧,良妃掌权多年,毕竟根基深厚。”

  事到如今,也只有这个法子了。

  我写好书信,去找了良妃,良妃果然爽快地应下了,道:“行,三日后,我会把这信交给沈将军,如若有回信,也是三日后交给你。”

  我道:“那就多谢良妃娘娘了。”

  良妃笑道:“无事,四儿能平安归来,多亏了三皇子,这点小事我自然要帮忙。”

  良妃既然答应了,那想必就一定能办得到,我稍微放下心来,回青藻宫去抄账本了。

  三日后,良妃来了青藻宫。

  我已经抄完了账本,刚准备抄名单,正是最头晕眼花的时候,见良妃来了,如释重负地放下笔。

  良妃脸色很严肃——或者说很沉重。

  “你自己看吧,沈将军的亲笔。”

  我打开那信,越看越觉得窒息,看完才反应过来,我是一时忘了呼吸,才胸口憋闷。

  三皇子仍然在大漠中,边关无主将,原先被打得安分了些的契丹军队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最关键的是,边关军营粮草有缺。

  皇上下了令,从江北郡调粮过去,但三皇子迟迟不归,边关军营一边要应付来自契丹的骚扰,一边要不断派人进大漠寻找三皇子,战士们累了就要多吃,有功就要封赏,耗粮极快,边关又来了好几封请粮的奏报,此刻本应当开京城的粮仓支援边关,但皇上却始终未曾下令。

  沈辰还说,三皇子已经在大漠中待了许久,并彻底与军营失去了联系,若粮草再紧缺下去,边关军营就不会再派士兵进大漠寻找接应了,这种情况下,除非三皇子找到了大漠中的绿洲,否则定是凶多吉少。

  良妃道:“我昨天去看了皇上,皇上的状况也不太好,听尤安说,皇上这些天常常昏迷,比从前的次数更多了,甚至有时刚用过早膳就又昏睡过去,一直到月上中天,而且还很难唤醒,我看着太医往皇上身上扎了起码十根大针,皇上才醒过来,一醒来就要拿朱笔批奏折。”

  皇上自登基起便是个明君,如今他已过花甲之年,仍然勤政,也算是为大宁朝殚精竭虑了。

  但良妃侍奉皇上多年,孕育一儿一女,与皇上还是有几分夫妻情分的,良妃微微皱着眉,显然不赞同皇上病中处理政事。

  我道:“沈辰说当前需要开京城粮仓,但没有皇上的命令,谁也不敢开,皇上对边关将士从不吝啬,何况三皇子也在边关,会不会是因为皇上常年昏睡,病中难以掌控边关情况,所以才没能下令?但边关奏折大多会被置于上首,武将们也纷纷上书,皇上真的已经病到了这个程度,甚至无暇批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