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嫁给了未来的皇帝>第84章

  三天后,唐翰和吴峰就带着一万将士出发了。

  去各地平叛,查内奸,赵默也在,在选下手的时候,唐翰还是选了他,之前两人在一起共事,他对赵默印象还好。

  各地虽有动乱,但都不是很大,一万将士那是够够的了,难得是找出那些内奸。

  不过在选去的地方的时候,唐翰十分坚定,从惠州先去束州。

  “哪里是有点远,但人心惶惶,咋们先到束州,在到宜州,最后是柳州,柳州距离惠州近,相比之下安全一点”。

  “那咋们就先去束州”。

  “好”。

  唐翰能看出来,吴峰不是很情愿,自从要他们来后方的时候,吴峰就笑过,他适合在前线上,当先锋,他总是冲在前面。

  但到了后方,明显就没了兴致。

  想也明白,即便他们把后方匪患都清理干净了,也不一定会被封赏。

  前线就不一样,吴王好战,喜欢的也是那些能打战的勇士。

  他坚信天下是打下来的。

  要想治理好天下,那就得有一支强悍的军队。

  这样才能震慑四方,他别人那里敢轻易造反。

  “唐兄,咋们还跟从前一样,你来安排后方,我功夫好些,冲在前面,咋们兄弟好好配合,早日扫清匪患,回到前线,也好立功”。

  唐翰点了点头。

  赵默想着林威嘱咐自己的话,有些担心。

  这一万多将士里还有不少是林威的人。

  但眼下的林威不是他们能得罪的起的。

  从惠州出发到束州,一万多人,即便是走官道,也得五到十天。

  夜晚,当官的住驿站,其他士兵则是在附近安营扎寨。

  三天后,一行人快到束州,唐翰没想到,居然还能在见刀疤。

  “大人,这就是土匪窝了,这帮人烧杀抢掠,我姑娘就被他们糟蹋死了”。

  一老者说到这里,忍不住又开始哭泣。

  还未到束州,这一路上,唐翰一行人已经剿灭了不少匪患了,只要他们看到附近有村庄就会去问询,已有土匪,即可剿灭。

  刀疤人在多面对这一万大军,迟早会送命。

  “大哥,你看那乌泱泱的人,咋们怎么办啊”?

  刀疤的小兄弟看着刀疤,有些心慌,他本来只是附近一个村里的小伙,但好吃懒做不肯种地,后来上山为匪。

  谁知这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呢,这官府咋就出动了这么多人剿匪。

  “唐兄,这山上的土匪看着不多啊”?

  吴峰骑马在后面,看着一旁的唐翰。

  “直接让赵默带兵去吧,咋们速战速决”。

  唐翰闻言点了点头,他归心似箭,但这这一路上只要有百姓说附近有土匪作乱,他们立马就会剿匪。

  各地官吏压迫,百姓没有生命危险,但土匪就不一样了,他从前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对土匪他是零容忍。

  一旦抓到,那就是格杀勿论。

  一小股土匪看着没什么,但若是好多聚集在一起,那就不是小事了。

  束州那些县官是怎么没的,都是命丧于此,唐翰研究过,三五十人你不当回事,但一二百人趁你不注意,可是能要你的命。

  吴王也嘱咐过他们,只要是土匪,可疑的人,速战速决,宁可错杀,绝不放过,尽快让后方安定起来。

  唐翰对这些贪官污吏和土匪并无多少同情,之前官匪沆瀣一气,欺压百姓,如今土匪被人聚集起来,明显背后有人,杀了这些不作为的县官,对百姓也来说,未尝不说一件好事。

  他在剿匪,安定后方,这里远离前线,即便赋税很重,但百姓们还是有活路的。

  见赵默带着两千人骑兵上山了,唐翰和吴峰骑在爱马上,观察着前方局势。

  惠州兵营之前一直都是林威主管,他对于兵将都是很重视的,每天都训练,赵默带着自己手下的人,配合默契,土匪很快就落了下风。

  按照之前的规矩,土匪头子的脑袋是要被割下,挂在城楼七天七夜,用来警示百姓,莫要当匪。

  在看到底下大批的官兵,刀疤就知道,要完了。

  侥幸也好,别的思也好,这一刻全部都没了,剿匪的不是附近的官兵,训练有素,一看就是惠州那边过来的。

  赵默抓住人后,并没有要他的命,而是直接捆绑起来。

  吴峰最喜欢杀这些土匪头子,这些人也是最有应得。

  “长得这么健壮的,干什么不好,不投军,报效国家,去当土匪,祸害百姓对你有什么好处”。

  吴峰说完就要拿起大刀,准备杀了刀疤。

  唐翰听到这略微有些熟悉的声音,直接看了过去。

  在看到刀疤脸上那长长的刀疤,瞬间认出来了。

  不过这人确实该死,刀疤哈哈大笑,在看到唐翰那一刻,怔住了,还没等到他开口,吴峰直接刀起刀落,就那么解决了他。

  “照老规矩办,马上就到束州了,咋们加快脚步”。

  “是”。

  唐翰说完打马转弯,继续向前。

  吴峰紧接着跟上。

  此时,束州下属的一个县城里,顾韵抱着安安和唐母躲在地窖里。

  铁子的媳妇,抱着两个孩子瑟瑟发抖。

  已经乱了好几天了,街上都在放火杀人。

  他们紧闭门户,一直躲在家里地窖。

  家里人不少,吃的也快没有了。

  “弟妹,这战乱何时才能结束啊”?

  大嫂有些崩溃,为何会这样,夫君去了前线,生死不明,自己在后方也不得安稳。

  “嫂子,咋们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保全自己”。

  仔细看去,顾韵抱着安安也是在浑身发抖。

  盗贼随时有可能会破门进来,他们眼下都是血老弱妇孺,基本没有应对能力。

  夜深人静之际,外面也没了动静,顾韵抱着已经熟睡的孩子从地窖里出来,神情落寞。

  外面已经安静了,想来今晚能睡个好觉了。

  “娘,你怎么了”?

  唐母刚从地窖里出来,差点没直接摔到,好在千钧一发之际,抓住了门框。

  “没事,就是有些头晕,你去厨房给孩子做点吃的去,我带着她进去睡觉,咋们可不能亏了孩子”。

  安安已经快两岁了,她跟唐翰五官相似,尤其是身形,长得很像,唐母刚想接过安安,顾韵在碰到她手的那一刻,彻底震惊了。

  “娘,你身上怎么这么烫啊”。

  大嫂把两个孩子抱了出来,闻言直接用手去探了探唐母的额头。

  “姑姑发烧了,但眼下咋们也出不去,请不了大夫”。

  两人这么一说话,安安也醒来了。

  她抱着顾韵的脖子一声不响的看着唐母,仔细一看,小丫头已经快要哭了。

  “好了,先跟奶进去睡一会,娘去给你们做好吃的”。

  顾韵亲了亲她的下脸,随后把她放下了,扶着唐母,牵着她进屋了。

  大嫂想到什么,把两个孩子也带过去了。

  厨房里,顾韵找了半天终于找出来几个鸡蛋。

  她把鸡蛋打散加水,准备做鸡蛋羹。

  前段时间,几位舅舅和舅母还有三舅舅家的小儿子回村了,拜祭刘氏去了,大嫂带着两个孩子不方便,顾韵也要照顾安安,孩子们还小,他们就没回去。

  唐母本来也想去的,但路途遥远,她身子也不太好,最终还是没回去。

  谁知,他们走了没多久,这县里就开始起内乱了。

  如今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听说城门都被封住了,他们也进不来。

  蒸好的鸡蛋羹,软嫩可口。

  厨房里还剩下一些玉米面,顾韵准备好面团,一会做玉米饼子。

  刚出厨房,一阵冷风吹过,顾韵清醒了不少,家里老人孩子现在只能靠她。

  进屋后,唐母已经睡着了,大嫂给她擦过身体后,身体温度降了一点。

  孩子们坐在一旁就那么看着唐母,一动不动的。

  “嫂子,让他们先吃饭吧”。

  顾韵在探唐母的额头,还好温度慢慢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