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主母她撂挑子啦>第3章 账本

  州府门前,甘霈刚从马车上下来,成文就讪笑着凑上前。“侯爷,家中的事情,您真的不管了?”

  “家中何事?”瞥他一眼,甘霈整理自己衣服上的褶皱,眼尾看到了遥遥驶来的另一辆马车,索性站在门口等,顺势和成文闲谈几句。

  憋了半天,成文才小声嘀咕,“夫人都那样了,您还毫不在意的来忙公事,也不怕她和老夫人打起来。”

  “住嘴!”凝眸轻斥一句,甘霈面色冷淡,“夫人和老夫人,也是你能随意编排的?”

  知晓自家侯爷的性子,可成文自幼跟着他,却也真的没多怕,只作势缩了缩。“可您都看见了,昨日夫人去了那种地方不说,还不管家了,难道真的让老夫人去管?”

  那辆马车已经越来越近,甘霈咽下一声叹息,快速说道:“母亲向来被锦衣玉食地侍奉着,早年在宫中,后来又有我父亲惯着,从不知管家的艰辛,对若菡也是诸多苛责。这次由着她们,让母亲也管管看,或许反倒能体谅她一二。”

  话音刚落,那马车就停到了面前,下来一个身着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还有一个浑身绫罗却愁眉不展的少年。那中年人看到了甘霈,连忙笑着拉儿子迎上来,“见过侯爷。”

  “王大人多礼。”轻微颔首,甘霈的视线掠过了他身后满脸不服气的少年,“王公子许久不见,越发容光焕发了。”

  嘁,他现在一脸悲催像,还要用“容光焕发”来夸人,偏表情还认真的紧,真不知是不是故意恶心人呢。对于这个父亲满口称赞的人,王滕满心不服,撇着嘴拱手。却又被父亲叱骂几句。

  来者是王立迩与他的儿子王滕,王立迩家学渊博,是洛阳城首屈一指的博学之人,自然也是跟随甘霈修书的重要官员,只是他那儿子却是远近闻名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这个词就是为他而生。

  那边几人还在闲谈,站在后面的成文,却刚从甘霈方才说的话中回过神来,满心叹息,侯爷方方面面所做,按说都该是对夫人上心的,可又从不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夫妻俩只会板个脸说话,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诶,总算赶上了,你们刚到吧?”

  正想着,成文的肩膀被撞了一下,转头看到了一个书童模样的人,这是专为甘霈研墨奉茶的小厮,成文正想问他怎么现在才来,却见他表情骤然一变,像是极力忍着什么。“你怎么了?”

  话还没说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就传来,那书童抓耳挠腮地伸手进衣服里,似乎在抓什么东西。紧接着,成文都没有看清,就见一个小玩意从他衣领里跳了出来,耳边也响起“唧唧”的声音,原来是个蛐蛐!

  那书童脸色大变,猛地往前一扑想要把蛐蛐逮回来。谁知那生性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蛐蛐瞅准了机会,借着书童的手,又往前一蹦。

  “近日来的进度有些慢,我们得……”话尚且没有说完,甘霈就感觉几个属于昆虫的爪子抓住了他的脸,犹豫片刻后,步履坚定地朝着他的头顶而去。从未有过这样的遭遇,甘霈难得地愣了神,双眼圆睁。

  对面的王立迩也傻了眼,一时不知道该先帮甘霈取下那只已经跑到了他头上的蛐蛐,还是先让自家哈哈大笑的蠢儿子闭嘴。

  王滕却管不了那么多,一边笑的前仰后合,手却伸进了自己的袖子里,瞬间打开藏在里面的蝈蝈笼。

  “唧!”高亢地叫喊着,另一只蛐蛐目标明确,直奔向自己的好兄弟而去。稳当地落在了甘霈的头上,和刚才的蛐蛐控诉自己在笼子里的生涯。嘹亮的歌喉,在甘霈头顶上响得欢快。

  长松院内,轻啜一口茶,贺兰故意低头不理人,晾了面前的宁若菡好一会,才缓缓抬头。正打算矜持地让她起身,却见她压根没有毕恭毕敬地弯着腰,当即皱起眉,“宁若菡,你倒是越发放肆了。”

  “儿媳不敢。”欠了欠腰,宁若菡敛着下巴回答,“不知母亲唤儿媳过来,是有什么事情?”

  “有什么事情?喊你来向我请安服侍不是你该做的吗?”轻哼一声,贺兰看清了她今日的装扮,心中暗道一声奇怪。在她的记忆中,宁若菡自从大婚之后,一向都只穿些颜色素净的衣服,梳妆也是偏沉稳的。

  可今日呢?一身茜红色的襦裙,上着珍珠白的外衫,衬出她的好肤色。耳边多了串流苏发饰,晃动起来声音轻灵,若不是梳着妇人的发髻,被当作未出嫁的姑娘也是可以的。

  “夫人先请坐吧,很少见夫人这样穿着,倒是让人眼前一亮。”眼看着气氛又有些僵持,赵嬷嬷忙笑着打圆场,宽慰宁若菡几句,又看向贺兰,“夫人向来是最孝顺恭敬的,老夫人何必多想,给自己置气?”

  端起茶杯,贺兰嗔怪地看赵嬷嬷一眼,却也不再多言,转头让一边的丫鬟抱来几册账本。“既然你说了,这管家权你要交给我,那我也体谅你刚遭遇丧事,替你管上一管。”

  忍住了心中的笑意,宁若菡点头听她讲,明明贺兰对自己诸多不满,巴不得能够亲自掌管家中的所有事情,何必说得像是在体贴她一样。

  “今日叫你来,就是想要你说清楚,这些账本都是如何记的。”自认为端足了架子,贺兰仰着下巴问道。

  低头一笑,宁若菡心中清楚,贺兰从未管过这些事情,如今问得含蓄,其实是想让她说明白,管家的主母到底都要做些什么。宁若菡也不拿乔,上前大致上把账本分成三摞。

  “按照我的习惯,账本大致是分成三类的。左边的这些,主要是记侯爷的俸禄和母亲食邑的收入,都是由朝廷拨款,很是清晰好记,所以我一并也记了家里库房的东西。”宁若菡一面说,转头向小福使了一个眼色。

  小福明了她的意图,福了福身子就转身离开。

  “中间这些,主要是来记府中的开销。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所有人每月的例银。家中人口简单,除了母亲,侯爷,妹妹还有我,就都是些下人了。如赵嬷嬷这样的老人,还有小福、成文这些贴身伺候的,也不过九人,每人一月一两银子。”

  听着宁若菡讲,贺兰却是不由自主地先皱了眉,端起杯喝茶的动作更频繁。

  “再往下的,就是平日里洒扫、做饭、针线的二等下人,一个月一吊钱就好。比这还往下的,往日里用来跑个腿传些话的下人,每月五百钱。还有些做不成事,年纪尚小的,只管包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就好。”

  说到这里,贺兰脸上的不耐烦更明显了,宁若菡看得清楚,口中的话却没停,“可是衣食住行,也是严格有划分的,每年需做几件衣服,做的衣服用哪种料子,都大为不同,母亲以后可以细记。另外所有下人们收到主子的赏赐,也都得记录在案。”

  “妹妹这些日子不在府中,但她的例银都是照例寄过去的。”贺兰此时已有些坐不住了,宁若菡心中愈发好笑,起了些调皮的心思,“这些还只是下人们的例银,还有府中采买,各门各类,花销多少,买入多少,每月都……”

  “行了,这些账本记的是什么我都清楚了,往后再细看就是。”终于打断了她,贺兰喘一口气,又转向最右边的一摞,那些账本更厚,“那些呢?”

  心中的笑意险些藏不住,宁若菡轻咳一声,“这些,主要是侯府名下所有的房产、土地、庄子、铺子等。算起来更为繁杂,先是要分清楚谁名下有哪些,然后要分门别类记清楚,土地采买种子、招租佃客花销多少,收成几何,收成又是如何分的,卖了多少,我们自家吃了多少。”

  说到这里,宁若菡亦是有些口渴,转身拿起一盏茶饮尽。

  正当贺兰以为她说完了的时候,却又听到宁若菡的嗓音继续,不由转头看一眼赵嬷嬷,望见了满脸同样的诧异和烦躁,她们都没有想到过,管家竟然这么琐碎繁杂。

  “铺子更为麻烦,他们本就是有自己的一套单独账本,但我们还是需要做详细的核对,总不能让他们诓蒙了去。除了说过的收支,还需要时时关注着当下各种物什的价格,明白什么东西到底卖多少钱,才不会让他们冒领钱银。”

  知道再说下去,贺兰就没性子听了,宁若菡微叹一口气,上前随意翻开一个账本。

  “具体记账的时候,虽说有专人去做,但母亲也得看的明白账本才行。我规定了,都要用四脚账的记法,分成赊欠款来往和现银来往两种,每页以中线相隔,上收下付。每笔钱的来往,都需要保留凭证,和负责之人的签字。所有账本,至少每月粗略核对一次。”

  “真是平日里不知道,原来管家这么多麻烦事!”赵嬷嬷笑着请宁若菡坐下,亲自为她倒一杯茶,“往日里,辛苦夫人了。”

  同样是刚缓过一口气来,贺兰却还是要维持自己的架子,偏头轻哼,“听起来杂乱罢了,做几次熟练了,不就是每月忙那么一两天?”

  喝茶的动作顿了顿,宁若菡咬牙忍了忍,却还是笑着抬头,“但愿如母亲所说。”

  “你什么意思啊,觉得我做不好吗?”厉声质问,刚才积压的脾气有了个宣泄口,贺兰故意借着这句话发火。

  尚来不及说什么,小福就带着好几个婆子进来。宁若菡淡笑起身,“母亲多想了。这几位都是管事的婆子,往后她们各自做的事情都会来向母亲报告请示。”

  解释完,宁若菡又转头向那几个婆子,“都听到了吗?今日你们先把各自掌管的事情,手下的情况都向老夫人解释清楚。”

  “是。”所有婆子皆恭敬地低头回答。

  可其中一个矮个圆脸的婆子,却面露难色,拳头攥了又松,才勾着腰上前一步。“见过老夫人,夫人。在这之前,奴婢有件事想禀告。下头的人来报,南街的那间香料铺子,生意出了点麻烦。”

  --------------------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管家和记账的事项,都是我半找资料半编的啦~丫鬟们的月钱参照了《红楼梦》,记账的法子参照了大致在唐后期逐渐出现完善的四脚账哦~如果有对这方面有所研究的小可爱,欢迎讨论~

  希望大家看这一段不会和贺兰一样烦躁哈哈哈哈,烦躁的话想想宁若菡,是不是更觉得女儿之前过的日子苦了(不是)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