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京城报娘>第68章 一字不改

  改?怎么改?

  恒娘的目光落在黄麻纸上, 细细地上下浏览。

  朝廷律令,用字典雅,她最初读来, 尚觉十分吃力。这几日反复在心里回忆吟诵, 竟已能倒背如流。

  然而初时指读的习惯仍未改变,清瘦手指在麻纸上一格一格移动。

  圣恩令共五条,除开奸/幼女条外,其余四条, 分别规定了官办女学、收养女婴、全国推行胎养助产令、局部开女医女师之禁。

  “诸路提举司修胎养令。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一石,其夫免徭役一年。”

  “天下诸州置遗弃女婴钱米所,每日指差两名营干, 轮流躬亲寻访。田埂山沟,池塘河流, 但有所遇, 抱归乳养。”

  “凡有官学处, 皆办女学,其规模在官学四分之一。封门闭户, 不与男子通。延德才兼备之女子为女先生, 学女四书,月试德言容功,两年出舍。”

  “乳医稳婆, 专攻女子科, 亦是医者。令开医馆, 报备官府, 以受监督。女学既开,则不可无女师, 由各州县衙门择本地出色女子充之,给食廪,一如男师。只不予官职品秩。”

  她也没想到,那日太学辩难,最后立下大功的,竟是那叉手叉脚,自言乡下老妪的胡大娘。圣恩令中收养女婴、胎养助产两条,都与之相关。

  就连女医能被朝廷有限度承认,从此不用再与三姑六婆并列,多半也有胡大娘这番作为的因素。

  然而,引发这场辩论的嫁妆,在圣恩令中却并无丝毫体现。

  她那日初初看到时,十分失望。

  阿蒙与她倒了酒,两人在窗边,就着菊花,默默喝干。阿蒙说这既是庆祝,也是勉励:功业未竟,路途仍杳,然终究是周婆言的第一步。

  没想到就是这么小的一步,要迈出去,也是那样难。

  她一字字读完,竟连一个字都不舍得改动。茫然半晌,才发现画堂里一片安静。

  回头看去,余助与鸣茶似是吵累了,正一人据了张圆凳,对面而坐。

  海月替他们奉了茶,两人便似赌气一般,各自端起茶碗,气呼呼一饮而尽。

  宗越去了窗边,似是在赏风景。恒娘却知道不是。

  阿蒙不在画堂,一刻钟前,大门外来了人,说是找她单独说话。

  恒娘便在窗户边,能看到阿蒙站在门口,外面依稀是个男子模样,面白无须,穿着内官服色。她以前窥探金玉斋的天家贵女时,见过这样的衣着。

  那内侍弓着腰,似是在央求阿蒙什么事。阿蒙却始终偏着头,漫不经心。

  到最后,竟是不耐烦地朝外面一指,高声说了句什么话,似是下了逐客令。

  那人无奈,怏怏行了个礼,躬身后退,消失在门背后。

  阿蒙抽身回来,一转头,视线正好与画堂中的宗越对上,两人对视片刻。

  浮云游动,遮蔽阳光。阿蒙脸上明明暗暗,神色颇不分明。

  俟她走进画堂,经过鸣茶与余助身边时,顿住脚步,冷冷对鸣茶说道;“你的女论语学得好,「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你做到了?

  你说余良弼该娶你,女论语有言,「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莫学泼妇,斗闹频频。」你做到没?”

  鸣茶冷不防被她问到,手一抖。若非面纱厚实,便要叫人看到一张快要烧起来的脸。

  阿蒙嗤笑一声:“就你这样撒泼尖叫的样子,敢拿女论语教训我?”

  恒娘听到这里,顿时明白,这是阿蒙心情不好,在拿鸣茶最初的话头找补呢。

  茶盏与茶杯咯噔咯噔响,海月忙上前,从鸣茶手中取走。

  鸣茶今日经历太多打击,又不知怎的,干出许多自己以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荒唐事。

  此时被阿蒙尖锐指出,瞬间冒出的想法居然不是自省,反而是自暴自弃的愤怒:

  “你又凭什么教训我?看你也是有身份有教养的世家女子,却在自己的私室招待男人。男男女女,非亲非眷,说说笑笑,共处一室,这不是跟那些下贱女人一模一样吗?”

  恒娘起身,疾步走过去,人没靠近,已经先扬声说话:“常家小娘子,不要这样……”

  阿蒙已经短促笑了一声,“你忘了你自己也是这男男女女的一员?”

  上下打量她,忽然笑起来:“下贱女人?看你适才走路的样子,你为了讨好男子,损毁身体,裹了小脚?此事只怕令尊不知道吧?常山长对这等淫惑行为,可是深恶痛绝。”

  妇人缠足之风,宫中最盛,时称小脚为「宫样」。为求得纤妙幼嫩之足,博得君主爱怜,宫人们想尽无数法子来束脚。阿蒙自幼长于深宫,看多了这等「掌上舞」的姿态,故而一见便知。

  鸣茶被她一语道破秘密,这回不仅是手,便连全身都颤抖起来,皮肤火热滚烫,如被人塞入滚水蒸笼。

  恒娘不忍,拉了拉阿蒙,低声道:“别说了。”

  阿蒙出了胸中一口浊气,也自觉有点过分,但她素来傲慢自大,要让她与这小娘子道歉,那是休想。

  只淡淡说了一句:“想求美,便堂堂正正,华服美衫,描眉涂唇。别去做这等自残身体的事情,不划算。”

  又回头看了余助一眼,忽然问道:“你喜欢宫样?”

  余助吓了一跳,忙摇头。

  宗越见她目光移向自己,又好气又好笑,瞪她一眼,无奈道:“阿蒙,不要为难常家娘子了。正事要紧。”

  “就你是识轻重明大体的好人。”阿蒙没好气,刺了他一句。转身朝琴案走去。宗越摇摇头,含笑跟上。

  恒娘本也想跟过去,却被鸣茶一把揪住,一开口,稀里哗啦哭出来。

  恒娘无奈,只好轻轻抱住她,听她委屈得上气不接下气:“她是什么人?怎么能……怎么能这样说我?什么叫淫惑?我……我只是,只是……”

  终于痛哭着把那句羞耻的话说了出来:“我只想取悦自己的夫君,这有什么不对?我,我又不打算给外男看。”然而到底不敢回答,她为什么不敢让父亲知道。

  阿蒙头也不回,只送过来一句轻飘飘的讥语:“你自己都不爱重自己,凭什么要男人敬你爱你?巴巴地去给人当个爱物儿,很光彩的事情吗?”

  宗越跨了一步,赶在她前面,替她移开锦墩,离得琴案远远的。

  阿蒙一挑眉,听他含笑解释:“故老相传,琴有灵,能与主人神通。你这会儿心情不好,暂且请它别处,以防它暴起金戈之音,为主前驱。”

  “这笑话一点也不好笑。”话虽是这样说,原本紧蹙的眉头却微微松动,带了一点真正的笑意。

  走过去,斜身坐下,见旁边就是食案,摆着好几样笋、藕素签,前者青翠,后者莹白,比平日见到的各类肉签清淡可爱。

  不禁食指大动,取了一旁放着的金叉子,挑了一枚笋签,咬下一小块,方嚼了一口,已觉不对。诧异道:“这不是笋,是蟹肉。”

  宗越微笑道:“是么?多半是这笋长的地方不对,从山里长去了河边,方生出这样的异味来。”

  阿蒙便知是他捣鬼了,横他一眼,欲待放下叉子,然而这蝤蛑签做成笋子外形,又添了竹笋清香,不仅好看,口感也比往日不同,细腻顺滑,一点也不柴。竟是一气吃了两三块方才罢手。

  接过海月递来的热茶,捧在手里,问道:“门下驳回圣恩令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

  宗越见她肯吃,眉眼间的欢喜没来得及藏起来,被她抬眼看到。

  忙轻咳一声,整整脸色,在她开口质问之前,正色道:“方才来的人是东宫供奉?给事中卯初三刻封还东宫敕令,不出一个时辰,别说台谏、密院、政事堂已知晓,便连各省部都收到消息。我一早从城外回来,便有好几处朋友报与我知。”

  “朋友?”阿蒙冷笑:“你这些朋友,是进奏院的、台谏的、两院的,还是东宫的?”

  宗越微笑不语。

  阿蒙也只好悻悻然冷哼一声,拿他莫可奈何。

  本朝中枢就跟个四处漏风的破房子一样,今日某人被召ㆍ某人罢去,某人迁除,第二日便有街头巷尾的小报沿街叫卖。

  其内容竟往往被事后验证为真,以至于文人官宦,竟以小报为先,邸报为常。戏称前者为新闻,后者为旧闻。

  小报新闻涉及各路各州地方政府通过进奏院递上的表章,台谏两院的折子,甚至还有皇帝今夜幸何宫何院的内帏秘事。

  最离谱的一次,居然连皇帝与枢密院使密议对羌国用兵之事,也在第二天早上见了报。

  羌国长驻汴京的正使当日便奉了全套节杖,直闯宫门,求见东朝皇帝,质问此事真假。

  皇帝本也只是与密院做个推演,看能不能趁羌国内乱,拣个出其不意的便宜,倒也并未下定决心。

  此时见事机泄露,只好和颜悦色安抚使臣一顿,再对天盟誓,两国情比金坚,只有守望互助之心,绝无两肋插刀之意。才算把这事掩下来,双方虚情假意,互致歉意。

  也因了这件事,朝堂上下可谓气得五佛升天,一边令进奏院、各府胥吏五人为保,施行连坐,一边下令严惩行走各府各院,探听兜售消息的闲汉探子。

  然而多管齐下,竟也没怎么见效。小报屡禁不绝,真假消息满天飞。

  朝廷万般没奈何下,只好采纳了开封府尹陈恒的建议,除报禁,大力兴办官办报纸,希冀用光明正大之声,抵消民间讹传流言之误。同时颁布《出版条例》,明文规定禁止事项。

  如今小报虽得到控制,然而消息打探买卖之事,却始终无法根绝。

  以宗越的手段背景,手上握有一些新闻渠道,简直是不言自明的事情。

  只好不跟他深究,板着脸道:“来的人与此事无关。你不用探问,我这里可没有半分新闻卖与你。”

  她并未撒谎。来人是东宫内侍不假,但真不是为这事来的。

  太子听说她颜面受伤,也顾不得自己还在「生病」,气冲冲入宫去跟他母后对质。还让人叫她也进宫,大概是要替她讨个公道的意思。

  她烦得只想翻白眼,恨不得离这对天家母子越远越好。人家母子连心,一个发脾气当撒娇,一个刀口慈母心,她一个外人,送了脸不够,还要去送人头吗?

  宗越了然,转过话头:“东宫难得出面做件实事,又是施恩于下的善举,若是被三驳,只怕于太子威望有所妨碍。”

  阿蒙严肃起来。宗越这话说得委婉,言下之意她却是明白的。

  太子虽为嫡长子,但体弱多病,自九岁受封太子以来,民间一直有「东主去后花无主」的传言。

  给事中若是当真不给面子,三次封驳,对太子的政治威信,确是莫大的打击。

  忽然想起另一件事,抬眼望着宗越,皱眉问道:“上回胡祭酒上奏,请求彻查天下丁口人数,你在其后具名附议,请同时清查婚姻生育情况,是何用意?”

  “朝廷以图籍账册治天下,既是查丁口,何不将子女生养、婚姻缔结一并查了?兴许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也并不多费功夫。”他依旧微笑,一脸云淡风轻。

  阿蒙狐疑地瞧了他半晌,喃喃道:“总觉得你有阴谋。”

  宗越替她把冷下来的茶杯取走,交给海月,示意她换一杯热茶来。

  回头笑道:“你对我有偏见,老觉得我不是好人。我实在是冤枉,一片丹心,可鉴日月。”

  阿蒙噗嗤一笑:“你倒有自知之明。我知道你是坏人,不过没关系,我也不是什么好人。”

  又挑眉道:“你打的什么算盘我不知道,不过阿舅对你这提议可是喜欢得紧。你猜他为何喜欢?”

  “朝廷为什么置皇城司,便是今/上为何喜欢这提议的缘由。”

  为人主者,恨不得天下万事,天上飞过一只南来北往大雁,地上爬过一支东城西巷蚂蚁,都在他掌握之中。

  更何况世家大族、官宦人家的婚姻嫁娶之事,牵连多少人事纠葛?最是为皇帝所忌惮。

  是以这道分明要得罪许多人的诏令,皇帝压根儿没走正常途径,绕开两府两省,直接下了「内降」,禁中直发,由内官交天下各路颁行。

  反观太东宫拟议的这道敕令,可真是境遇两样。

  宗越见她喝了好几口热茶,稍微放心了些。

  那些看着像素签的蝤蛑签是他花了大价钱,请来京城做签菜久负盛名的厨子,又找了海月来商讨,揣摩着阿蒙的口味,精心设计制作。

  好容易见她多吃了些,又不免担心蟹肉寒凉,这签菜也放凉了,怕她受寒存食。

  既觉得自己小题大做,实在是庸人自扰,然而见到她用心吃食的模样,却又自有丝丝缕缕甜蜜,从心口晕染而出,周身温暖如春。

  不由自主凝视她微微笑靥,缓缓道:“圣恩令一事,我若是太子,今日便当一字不改,扔回给事中。”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没有更,对不起大家。其实一直在写,但是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感觉。废了几稿,直到临近0点,终于放弃,因此没来得及挂请假条。

  今天预计二更,为大家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