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万人景仰>第20章 朝廷风波(四)

  萧知尽跟莫厌迟出了宫,便跟他告别,言说要去郊外办点事。

  平时传递消息全靠邢衍来二皇子府,莫厌迟撞见过几次也就知道了,这还是萧知尽第一次要出去,莫厌迟倍感好奇,问道:“可是有要事?”

  “不过一点小事,你先回去吧。”萧知尽明显不想让莫厌迟跟着,莫厌迟识趣,点点头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萧知尽双唇抿成一条线。他并非刻意瞒着莫厌迟,只是这次去的寺庙见的人是从万陵而来,要禀告莫娘的事,萧知尽怕莫厌迟听了难受,便下意识瞒了。

  萧知尽独自驾着马车往郊外驱使,途上不小心撞到迎面而来的一辆马车,双方争吵不已,混乱之下,萧知尽不知不觉坐上了对面的马车。

  京中眼线众多,萧知尽贸然出城难免会引来别人的注意,这才略施小计,混淆视听。

  不多时,马车就到了山脚下,萧知尽掀开车帘,远处正站着几个白衣人。

  车夫面无表情地驱车而过,那几个白衣人屈膝跪下,目送萧知尽入山。

  待行至山中一座小寺庙,车夫才拉住缰绳,止住骏马的步伐,萧知尽下了马车,一个白衣人在那儿恭候多时,见人来,行礼:“属下拜见亲主。”

  “起来吧。”萧知尽走进寺庙,与外头破旧不堪的模样不同,屋内宽敞明亮,中间立着一尊大佛,眉慈目善,前面的香炉干干净净,无半点香火,这个地方显然闲置了很久。

  白衣人名半黎,原是一名杀手,生死攸关之际被萧知尽所救,此后加入卫灵将,成为萧知尽的人。他被派去探寻莫娘的事,有消息便会立刻传信回来。

  原本半黎是不会来京中的,只是目标行踪接近京城,他这才传了信给萧知尽,约在了此地见面。

  半黎沏了杯茶给萧知尽,边道:“主子,莫娇近日行踪异常,似乎直冲二皇子而来,可要拦住她?”莫娇乃是莫娘的名字。

  “不必,先盯着她。她身后的人可查清了?”萧知尽抿了一口茶,蹙了眉头,茶叶许是放了很久,又安置不得当,尽是霉味,难以入口。

  半黎点点头,道:“查清了,乃是代国太子代阏!”

  “什么!”萧知尽大为吃惊,“他不是在十五年前战死了吗?”

  半黎摇摇头,道:“十五年前代阏里应外合攻打皇宫,兵败后不知道被谁所救,竟毫发无伤地逃脱了。”

  “如今在京中的代国遗民不在少数,很多人安分守己,举止无异,着实难查。”萧知尽叹了口气。

  “属下倒是有一计……既然莫娇冲着二皇子而来,不如将计就计,让二人见面,看看她有何举动。”半黎道。

  “不可。”萧知尽想也没想便摇头了。莫娘能在先皇后身边那么久,连抱走莫厌迟的时候都无人察觉异样,显然这人心机颇深,若是见到莫厌迟,指不定会有做什么举动。

  半黎的意见被驳了回去,便也没有再说什么,等着萧知尽发话。

  萧知尽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个完全之策来,无奈道:“先看着她吧,我回去再想一想,只一点,不能让莫娇接触到二皇子。”

  莫娘太过危险,也许莫厌迟会挂念幼时孺慕之情,不记恨于她,但是萧知尽不行,是这人害得莫厌迟十几年来起起落落,受尽折磨,若是可以,他想将人抓起来,好好拷问一番。

  可是转念一想,这人好歹也尽心尽力养了莫厌迟那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若不是她一丝怜悯,只怕莫厌迟早就投胎转世了。所以萧知尽这才忍住了抓人的冲动,留她如此逍遥。

  半黎神色肃然:“是。”

  半黎主要负责莫娘一事,将该禀告的事情都说完后,便起身离开。

  萧知尽待了会儿,原想要走,门外卫灵将走进来,低声道:“主子,外面有人。”

  说罢,递给了萧知尽一个面具和一袭白衣。

  萧知尽面色沉静,伸手接过,他也不忌讳,当着众人的面将衣服换上,好整以暇理好衣角,这才离开。

  一路上马车飞快,萧知尽坐在里面也能感受到周围人探究的视线。他骤然被跟踪,二皇子府是回不去了,干脆让车夫围着城中绕了几圈,耗耗他们的精力。

  萧知尽一边算着时间,一边又在车中吃吃点心,看看风景,全然无视外头的人。

  临了某个地方,车夫停下马车,萧知尽却迟迟没有动作。躲在暗处的人面面相觑,正犹豫着要不要出手,忽然身后扫过一阵凛冽的寒风,接着颈间一凉,伸手一摸,发现那儿正插着一根细细的针,泛着青色的光芒。

  针上有毒!

  不多时,林中的人便被收拾得一干二净。这会儿车夫又挥起鞭子,驱车而走。

  而在京中某处,一个男子黑着脸听到来报,冷笑道:“朱启明真是个废物。”

  他将卫灵亲主的行踪透露给朱启明,为的就是让他出手果断,除了这个心头大患,没想到双方连交刃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杀得干干净净。

  如今他手底下的精锐不多,卫灵亲主身边多是精兵,敌众我寡,他才不得不借刀杀人,只是显然他对朱启明的期望太高了。

  那人从黑暗中走出来,一袭黑发中夹杂着几缕花白,分明只是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神色却像是个耄耋老人,一双阴鸷的眸子紧紧盯着远处的紫禁城,不曾移开丝毫。

  这人便是代国太子,代阏!

  萧知尽回到二皇子府的时候,莫厌迟正好从吏部回来,弘治帝为了两人能够增进感情,在任命萧知尽为吏部侍郎后,又将莫厌迟调到了吏部,如今吏部就是萧知尽和莫厌迟的地盘了。

  在郊外被人跟踪,萧知尽也不能乘着马车大摇大摆入城,便只身回去,连衣服都来不及换。

  莫厌迟走在回院子的石板小路上,忽而一人从天而降,白衣款款,黑发飘扬,稳稳落在他的面前。

  萧知尽一把将面具摘下,长吁一气,神情有些疲惫。

  “回来了?怎么连衣服都换了?”莫厌迟顺手接过他的面具,发现这面具跟那日初遇时见到的银制面具不同,今天的更像是路边小贩随手买的。

  萧知尽道:“路上有人在跟踪我,不得已就换了身装扮。”

  毕竟往后京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他以吏部侍郎出面,若被认出是卫灵亲主,难免会引来事端。

  莫厌迟点点头,“没事吧?”

  “没事,前阵子去万陵的手下回来复命罢了。”萧知尽半真半假说着。

  莫厌迟不以为然,“无事就好,方才吏部尚书托话,让你午后过去一趟。”

  “不去,他是尚书还是我是尚书啊。”萧知尽撇撇嘴,任性道。

  分明白衣倾世,丰神俊貌,对外面举止优雅,作风果断,却总是在莫厌迟面前露出十七八岁少年该有的情绪来。

  孙莫才能颇佳,就是万事拿不定主意,吏部这几日被萧知尽整理得妥帖,左右也出不了什么大事,莫厌迟便没有勉强,由着萧知尽偷懒。

  而朱启明自知行踪暴露,便入了宫跟静贵妃多要了几个死士,以免自己再次遭袭。

  静贵妃不知道代阏一事,听闻朱启明刺杀失败,面上毫无动容,赏了他几个死士后便去午睡了。

  朱启明不在意,领了人便走。

  眼下快要入夏,宏治帝见日头渐高,便改了朝制,成了三日一朝,其余两日则在各部所在处应卯,急事再下帖面圣。

  六部一直以来就平安无事,若非卫灵将捣鬼,再过几年也依旧一帆风顺。只是显然,卫灵亲主是个闲不下的人。

  收拾了一个吏部尚书,可还有其他人依附在朱启明那儿,他需得将其一一剪断,为莫厌迟铺路。

  工部侍郎余兴辉最近接到宏治帝的旨意,修缮凉园,以便过些时日避暑之用。

  宏治帝每年都会去凉园避暑,宫殿修缮自然马虎不得,余兴辉亲自去了一趟后,回来复命说好几处宫殿破损严重,需要重新修葺,便向国库要了些银子。

  眼下国库充实,宏治帝也不在意,手一挥表示准奏,也不过问数量多少。

  自古以来工部便是捞金的好地方,朱启明没少得过好处,这余兴辉更是贪墨了不少。

  萧知尽看在眼中,笑而不语,在余兴辉身边安插了个账房先生后便置之不顾了。

  朝中事务不多,莫厌迟便时时跟在宏治帝身边,学习治国之道。朱启明见状,也学着他天天请安,黏在宏治帝身边,问这问那。

  宏治帝见两个儿子对社稷如此上心,心头无比欣慰,有问必答。

  莫厌迟入朝时间短,问题多,一有什么疑虑便会开口询问,届时宏治帝便会放下手中朱砂笔,好好教导一番。朱启明冷眼瞧着,止不住出言暗讽。

  原本只有一个莫厌迟的时候,宏治帝尚能应付几番,这会儿多了个朱启明,让宏治帝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朱启明时常出言讽刺,惹得宏治帝心烦。

  教导了几日后,桌上奏折堆了几叠,宏治帝察觉精力大不如之前。于是派了李公公,免了两人的晨昏定省,无事不要入宫。

  外头顿时流言四起,宏治帝这分明是不愿意立储君啊。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这哪是不愿意立,分明是宏治帝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