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侯夫人日常>第九十九章

  曾淑用手拂开珠帘, 走了进去。

  傅永宁坐在桌旁,一本本地翻看着账册。曾淑走过去随手拿了一本,翻开发现都是前院的。再仔细一看, 却有些触目惊心起来。

  皆因最近六七年, 这账册上的银子一笔笔地流到了外头,但却不见回转。

  曾淑寻了个位置坐下, 又翻看了好几本,发现都是如此。她管家多年, 深知这样的情形不同寻常, 于是问道:“这是?”

  “前院的账册。”

  傅永宁抬起头,然后道:“我看得有些头疼,就拿回来给你。”

  曾淑:“……谁问你这个, ”她用手指着一笔近五万两的支出道:“这是为何?这个公公是何人?怎么从咱们府里支了这么多的银子?”曾淑翻动着账册, “我看到的就有三笔,近十万两了, 可是你要寻他办什么事?”

  傅永宁把手里的那一本往旁边一扔,道:“他是大皇子的人。”

  曾淑:“大皇子?”她想起了今天在宫里见到的那个温润男子,不解道:“你送银子给大皇子做什么?”

  傅永宁将一只脚曲了起来,转头看向曾淑并没有说话。但他的表情却告诉了曾淑答案,那就是为了储位。曾淑吃了一惊,拿过那些账册翻找,同时在心里头也默数起来。

  两万两。

  又一次三万两。

  还有一次……全部算下来,七八年里广宁侯府供给了大皇子近二十万两银!基本上是整座侯府一年的收成了。

  她低声问道:“需要这么多的银子吗?”

  “自然,”傅永宁叹道:“下属以及投靠之人的安置, 甚至是朝廷上下打点都只是小事,要紧的是每年太后、陛下以及皇后娘娘的寿辰。你可知道,今年太后的寿辰时三皇子献上的玉观音便花了十万两, 是找寻了许久的奇宝。”

  “如此之下,大皇子自然不能太落了下风。当然这些都只是明面上的,其他暗地里还要,”他犹豫了一下,然后道:“还要养一些办事的人。”

  “大皇子虽然是中宫嫡出,但陛下春秋正盛。”

  “二十万两已经算少了,爹在世时曾提起过,当年陛下还是荣王的时候,可是险些把永安侯府掏空。我这里是二十万两,陆擎那边恐怕更甚,”他想了想道:“恐怕得有五十万两了。”

  “毕竟傅家乃是清流,帮不了许多。”

  曾淑好奇,“三皇子一件寿礼便花了十万两,那他送给陛下以及皇后娘娘的恐怕就少不到哪儿去吧,他还没有封王,哪儿来的这么多银子?”

  三十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还只是一年,不说七八年,只稍个三五年下来,再加上旁的开支,恐怕得花个上百万两吧。

  “不止,”傅永宁把账册一推,“一百万两哪能买得那些重臣效命,加上他暗地里拉拢的朝臣,恐怕不下于两百万两。你知道他的银子从哪里来的吗?”她带着几分笑意地说道:“他纳的侧妃均是大家女子,妾室也不是毫无根基,其中更有商户之女,若不是如此财大气粗,也不会将大皇子逼至如今的境地。”

  “从龙之功啊。”

  曾淑:“……”有些无言以对起来。

  不过听他这么一说,曾淑又想起之前在宫里的事,于是把事情和他说了一遍,问道:“如今,几位皇子身后有几人?”

  她问的几人,自然不是那些张三李四,而是问有几个势力,她往后与各府夫人相处的时候也好注意一二。

  傅永宁没怎么思考就道:“皇后自是不必说了,宫外的有永安侯府、魏家以及那些拥立嫡长的老臣们,再有就是我们家。”

  “二皇子,则是安平伯府,以及一些前朝旧臣。”

  “至于三皇子,则是贵妃、敬国公府、兴德侯府、还有把一个女儿嫁给三皇子为侧妃的开阳伯府,此外就是朝中新贵等。”

  曾淑数了数,本朝的勋贵都差不多在列了,就差……

  “那辅国公府和承恩公府呢?”

  傅永宁:“辅国公府押宝太多,他们家和几位皇子都有交情,两不偏帮是个滑头。至于承恩公府,那是陛下的母族,不管哪个皇子继位他们都不会有事,所以端得很。”

  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在宫里头都得时候,永安侯是那般心急的模样。

  曾淑明白了。

  但又有一个疑惑从心中升起,她问道:“为何,勋贵们都要如此呢?不管是公府、侯府还是伯府,在世间都已尊贵之极,为何还要贪图那从龙之功?”

  “正因为已尊贵之极,才会如此。”傅永宁说出了让曾淑吃惊的话来,“爵位与爵位是不一样的,伯爷想要成为侯爷,侯爷则想要成为公爷。降等而承的想要世袭罔替,世袭罔替的想要家族代代不绝。”

  “但大家的祖上都立功了,若想有所变化,岂不是就得争这从龙之功?”

  曾淑低着头,叹息了一声。那种在宫内体会到的战战兢兢的感觉又在她的心头浮现,且更清晰了些。

  傅永宁见她有些神思不属,于是握住她的手道:“你不必太过担心,我们广宁侯府世袭罔替,只要不蠢到谋反,便不会有事。”

  他凑近曾淑的耳边低声道:“即便不成,我们便守着这座府邸,富贵一生。”

  曾淑反握住他的手,抬头看他,“真的,非做不可吗?”虽然已经嫁入侯府多年,但自小在小官家里长大的她依然不太习惯这种日子。

  傅永宁的神色凝重起来,“我朝初立时,有三公六侯,但六十年前赫赫有名的镇国公府受到牵连,被先帝满门抄斩。二十年前,永安侯老侯爷战死沙场,偌大的侯府只留下了陆擎一人。陛下登基后,安平侯变成了安平伯。”

  “争,可延续家族三十年荣光,不争,则有可能像兴宁侯府那般,有朝一日子弟不继,只会闲散度日,没人在朝中说话。于是因为无嫡子这个一个可笑的理由,被朝廷收回了爵位。”

  ……

  爵位。

  此后过了好几日曾淑还在想着爵位这事。

  以至于傅永宁和老太君先后跟她提及要上折子请封傅敦为世子的时候,她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傅永宁以为她不愿,低声解释道:“这个爵位原本就是大哥的,你放心,我会为你和孩子再挣一个爵位来。”

  曾淑却是摇头,“我们只愿你平平安安。”爵位什么的,还是不及他这个做父亲的安危要紧,只要有他在,她和孩子的日子才会安稳,不然即便得到了爵位,也就是另一个永安侯罢了。

  不过正当敬国公府众人以及老夫人、秋姨娘等人暗暗高兴的时候,傅永宁递往宫内的折子,却被退了回来。

  阖府大惊!

  身为广宁侯的傅永宁穿好朝服急匆匆地入宫,然后大半天过去,他浑身湿透心情沉重地回来了。

  彼时曾淑正在给睡着的傅玠打扇子,听到他的动静连忙起身出去。

  傅永宁喝光了一整壶茶,然后才对曾淑道:“宫里,应该是发现墩儿的身世了。”在曾淑双眼的注视下,他表情凝重,“我这次入宫,在殿外等候了三个时辰。然后才被传了进去,但陛下却对敦儿之事充耳不闻,说……”

  曾淑惊问:“说什么?”

  傅永宁:“陛下说,听闻我尚还有一子。”

  这里面的意思,不用他解释,曾淑也都明白了。不由得问道:“怎会如此?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的玠儿……”

  “那傅敦呢?”

  傅永宁走到床边,看着被褥中睡得香喷喷的儿子,伸手去摸了摸他的头,然后坐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敦儿并不是嫡子。”

  作者有话要说: 困,明天要早起就不熬夜了

  争取本月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