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侯夫人日常>第二十六章 三章合一

  这四孙女想要支开人的心思实在是太明显了, 也就她那个傻闺女看不出来,还喜滋滋地去了。

  田四姑娘转了个身子来到田老太太身边,把手放在她的肩膀上甜甜地笑道:“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祖母。”

  “其实啊, 孙女儿刚刚是想到了一件事, 就是三姑母说的二哥和二表姐的婚事。”眼见着田老太太眉毛上挑, 又要动怒,田四姑娘急忙道:“祖母您先别忙着生气,您先听我说!”

  她凑近了田老太太, 小声道:“祖母,我们这次到京城来,除了想要撮合大房的三姐姐和二表哥之外,就是想要给二哥寻个得力的岳家, 后头这个才最是要紧的,您说对吧?”

  田老太太坦然地点头,“不错, 你二哥读书花的银子多,若是不找个得力的岳家,以咱们家的家底啊,非得伤筋动骨不可。”

  “那就是了!”

  田四姑娘表情兴奋, 站起身来转了一圈, “那二表姐不就是一个好人选了吗?祖母您想想啊,除了她是庶出之外,岂不是样样都合心意?”

  “嫁妆上,”田四姑娘一一数着,“听说大表姐出门子的时候嫁妆有上万两呢,二表姐怎么着也得有一半吧?那就是五千两了,在咱们通州五千两能买多少田地?后半辈子咱们家光靠着租子就吃用不尽了!”

  田老太太心思微动。

  “还有得力的父兄, 您想想曾家有姑祖父、三姑父、表舅,将来还有大表哥、二表哥、几个表弟们,这些不都是得力的帮衬吗?”

  田老太太点了点头,脸上流露出了几分赞同之色。

  田四姑娘又道:“最最重要的是,祖母您刚刚听到了吗?还有大表姐啊!大表姐嫁到了侯府,那二表姐的夫婿和侯爷岂不就是连襟了吗?!连襟,那和亲兄弟也就差不多了啊祖母!”

  “您别想着庶出庶出的,非要给二哥整个嫡出的媳妇才能配得上,大户人家的庶出在教养上也差不了多少的。”

  “这两日您也看见了,二表姐文静、三表妹跳脱,但两个都是知书达理的。孙女儿曾去她们的屋子里坐了一会儿,两个人都忙着做功课呢。”

  “而且……”

  田四姑娘弯腰低头,刻意压低了嗓音,神神秘秘地说,“而且庶出的性子,不更好拿捏吗?她的嫡母还是三姑母,而我们是三姑母的娘家,您是三姑母的亲娘,是她的外祖母啊!又是太婆婆又是外祖母。”

  “二表姐嫁到咱们家,还怕她不孝顺您啊?”

  “反倒是如果真的娶了个高门媳妇,若是性子不好恐怕还会像大嫂一样,和大伯娘打起来呢!”

  田老太太恍然大悟,她彻底地不生气了,冲着穿了一身崭新鹅黄衣裳的田四姑娘笑道:“你这鬼灵精!”

  “说得有理!”

  “这二姑娘名头不大好,但内里却处处都是实惠!”

  “都是祖母您教得好!”田四姑娘笑嘻嘻地给田老太太锤着肩膀,继续说道:“祖母啊,孙女儿来了京城之后啊,可真是大开眼界。”

  “说句泄气的话,我们之前啊想得有些简单了,虽然二哥才学好,但是想要在京城找个能大力帮扶咱们家的岳家可不是那么容易呢。但曾家就不一样了,我们家和曾家是亲戚啊,二哥若是娶了二表姐那就是亲上加亲。”

  “哪里还愁将来表哥表弟们不尽心尽力地帮扶咱们家啊。”

  “这主意的确是不错,”田老太太认真盘算着,“到时候啊让你三姑母把二丫头记在名下,这样一来对外也就是嫡女了,如此也不算失了颜面。”

  而且她现在才意识到,之前其实她还想差了一层,二丫头虽然是庶出,但娘家可是曾家,若真的嫁给了五儿子的庶长子,那五媳妇和她娘家怕不是要跳起来了。

  最要紧的是,嫁嫡女和嫁庶女,这不但名头上不一样,就是嫁妆的数量上也是不一样的。

  至于二孙子那头,他若是不喜欢,嫌弃二丫头是庶出,以后多给她纳两个妾也就是了。

  “哇,祖母您太英明了,孙女儿就没想到这一层!”田四姑娘捧场道。

  “你呀,还嫩了些。”

  田老太太呵呵笑,不过笑完之后她看着这个自己最喜欢的孙女儿,叹了口气有些遗憾道:“我本来啊,是打算把你嫁给曾家老二的。”

  田四姑娘脸色微红,“祖母……”

  “害羞什么,”田老太太道:“你三姑母那样的性子,身边得有人帮衬才好,不然啊她得让那邹氏吃了去。”

  “只可惜啊,大房和三房不同意。”

  田氏叹息,“非得说你三姑母嫁给了你三姑父是咱们这一房占尽了便宜,如今是怎么也不肯再让我们这一房嫁女儿过来了,要从他们两房里头选,正巧三丫头大你几个月,年纪也合适。”

  “只可惜曾家没同意,那唐家姑娘的确是更好的人选。”

  田老太太纵有天大的脸,也说不出田家的女儿比唐家姑娘还要好的话来,毕竟对方父兄都大有出息。所以昨日听闺女仔细说了之后她就打消了心思,转而想为自己的孙子谋娶曾家的女儿。

  “不过你也不要担心。”

  她安慰地拍拍田四姑娘的手,“祖母这次带你上京,就是让你三姑母啊再给你寻个好的,咱们就找个进士、进士不成就找举人,将来啊让你也和你三姑母一样做个使奴唤婢的官太太!”

  “多谢祖母!”

  田四姑娘乖巧点头,亲热地依偎在田老太太身侧。

  房间里一时间显得有些安静,直到田氏在厨房盯着厨娘们把羊肉炖上,脸上带着喜色地回来。

  “三姑母您回来了!”

  田四姑娘热情地给田氏端好凳子,让她坐在田老太太身侧。然后她就高兴地对田氏道:“三姑母,对您刚刚说的那们婚事啊,祖母同意了!”

  田氏愣了一下,“……啊?”

  “又怎么了?”田老太太看到她这表情很不满,“你刚刚不是说二丫头和你四侄儿门不当户不对吗,现在换了你二侄子这不是正合你心意?你婆婆也不反对,你还犹豫什么?”

  “不是,”田氏凑前去道:“娘,您同意了?”

  “同意了同意了,”田老太太表现得有几分不耐烦,“不过有几个条件,这第一啊就是你得把二丫头记在名下,对外就是嫡女。你二侄儿以后可是要做官的人,娶个庶女说出去可不像样!”

  “这事简单,”田氏想也没想就道:“年底开祠堂的时候,让老爷在族谱上添上一笔也就是了。”

  二姑娘的婚事田氏根本就不在意,如今娘既然看上了,她也是乐见其成。

  “嗯。”田老太太满意地点头,又道:“还有就是这嫁妆……”

  ……

  这一边田家祖孙在谋划着二姑娘的婚事,那一头二姑娘的生母春姨娘却还茫然不觉。

  春姨娘的亲娘是老太爷的原配田氏的陪嫁丫鬟,她从会走路开始就跟着亲娘伺候曾大老爷,所以在曾大老爷娶了田氏之后,曾老太太邹氏就做主给春姨娘开了脸。

  再从外头抬了一个良妾柳氏。

  所以曾大老爷如今有一妻二妾,发妻田氏生有二儿二女,分别是曾家大郎、二郎、曾淑以及曾沅。良妾柳氏生了曾大老爷的三儿子,在曾家行四,今年不过十四岁。春姨娘则生了二姑娘曾滢,刚刚及笄。

  午膳已过、晚膳未至。

  春姨娘带着一个丫鬟,慢悠悠地从后罩房出来,昨日府里为了迎接亲家以及难得回娘家一次的曾淑大宴了一场,厨房里剩下了许多吃食。

  春姨娘仗着身份让人从里头拿了好些送去给了爹娘兄弟,一回来就看到徐嬷嬷站在门口,顿时是又惊又喜。

  “嬷嬷这是打哪儿来啊?”

  “从老夫人的院子里来,”徐嬷嬷待春姨娘并不怎么客气,直接道:“快开门吧,我这儿有一桩关于二姑娘的事要告诉你。”

  “二姑娘?”

  春姨娘赶紧把门打开,请徐嬷嬷进去,“二姑娘的什么事儿啊?嬷嬷您给我好好说说,咱们二姑娘出什么事了?”

  徐嬷嬷进去后打量了这个寻常的屋子一眼,也没有坐下,直接就开口了,“大太太给二姑娘寻摸了一门婚事,老太太让我来告诉你一声。”

  “婚事?”

  春姨娘先是一喜,随即却是一惊!

  若只是寻常的婚事,徐嬷嬷不会特地来告知,若是一门值得欢喜的婚事,也不会是徐嬷嬷来告知。多年察言观色的春姨娘马上就意识到了这里面的不对劲,迟疑着问道:“不知,是怎么样的一门婚事?”

  “我今日一早去给太太请安的时候,并没有听她提起过啊。”

  “嬷嬷是不是知道什么?”

  “您快请坐,快快请坐,我这有过年那会儿剩下的上好茶饼,我这就去找来。”春姨娘赶紧招呼徐嬷嬷坐下,翻箱倒柜的想要找出好茶叶来。

  不过徐嬷嬷却没有和她喝茶闲聊的心思,坐是坐了下来,但却道:“不必上茶了,我说完就走,府里还有一堆的事呢。”

  “刚才,大太太喜滋滋地来和老太太说她给二姑娘寻了一门婚事,说嫁过去衣食无忧,老太太就问是哪一家,然后大太太说是通州田家。”

  “她嫡亲的四侄儿。”

  通州田家,大太太嫡亲的四侄儿……

  春姨娘愣了半天才想起来那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不由得惊骇地抬起头来,“那,那是太太娘家,五舅老爷的庶长子?!当年因为五舅太太生不出儿子,田老太太花了十两银子买来的那个妾生的?!”

  “后来五舅太太生出了儿子,就把他抛到一边的那个?!”

  “可不是!”徐嬷嬷点头,显然也是知道这里面的内情,“大太太说我们二姑娘是庶出,她那四侄子也是庶出,庶出配庶出可谓是门当户对。”

  “但田家是个什么情形,你爹娘都在田家伺候过,比我这个道听途说的知道得更多些。”

  春姨娘气得胸膛起伏,眼眶通红。

  徐嬷嬷继续道:“老太太的意思呢,是觉得二姑娘好好的一个宦官之后,不说像大姑娘一样嫁个高门显贵吧,但在京城选一个知根知底,踏踏实实的良善人家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谁知道大太太竟是想要把她嫁回田家去,可惜了些。”

  “老太太虽然回绝了,但她也有她的难处。大太太是二姑娘的嫡母,若她真的铁了心,老太太也阻拦不了,毕竟隔着一层呢。所以啊,就让我来透了个信给你,要怎么做,你好生思量着来。”

  “得了吧,我话呀就说到这,先回去了。”

  被这消息打击得煞白了脸的春姨娘脚步踉跄地送徐嬷嬷出门,回头望着这空荡荡的屋子,就扑倒在被褥上痛哭了一场。

  ……

  田大老爷这一生里头最值得庆幸的几件事情里头,最让他得意的就是当初答应了广宁侯府的提亲。

  也正因如此,当他每天进出户部衙门的时候,遇上的大人们大都很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官位低的喊一声曾大人,和他一样的则喊一声同光兄,至于官位高于他的,在他主动打招呼的时候也不再视而不见。

  他不紧不慢地从户部的大门出来,然后登上自家的马车,前往工部接到了亲爹曾老太爷。

  曾老太爷这边也是如此,一路遇上的都对他拱拱手,喊一声‘曾老大人’。

  “爹,您小心。”

  曾大老爷扶着曾老太爷上了马车。

  “嗯。”曾老太爷低沉地应了一声,上了马车之后父子两人谈了一下朝中局势,然后就说到了户部以及工部的一些形势。

  曾老太爷虽然年长些,并且做官的年限也长,但是对于这些东西却不如他的两个儿子敏锐。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心痴迷于那些不能吃不能喝的木头玩意儿,所以快要到致仕的年纪了,还只是一个工部主事。

  不过曾老太爷虽然自己的仕途上没什么成就可言,但对于能教出两个青出于蓝的儿子还是很得意的。

  而两个儿子却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一个更比一个好。

  就是大儿子早些年犯过混,在内宅上拧不清。

  所以曾老太爷这会儿看着眼前这个头发浓密,蓄着美须的大儿子,再想想这两日老妻在他耳边说的话,难得的问了句,“你岳母来了也有几日了,你媳妇有没有说她们什么时候回去啊?”

  曾大老爷仔细想了想,“这,儿子倒是不曾问起。”

  “唔……”

  曾老太爷沉思了片刻,然后道:“你母亲说,你岳母这次过来,是想让她那二孙子跟着你读书,你觉得他如何?”

  曾大老爷诚实地回答:“那孩子比不上老大和老二,不过的确有几分机灵劲,就是功底差了些。”

  “儿子这几日都安排着他和老四一块儿读书。若是他也有意,往后便一块儿送学堂去,等儿子晚上回来或者沐休的时候过问一二也就是了。”

  曾老太爷缓缓点头。

  “如此倒好,一个还没考中秀才的孩子,这样安排你外祖父也不能说什么,”曾老太爷满意之余难得地说了几句重话:“不过安置好他之后就让你岳母回去吧,还有她那两个孙女儿。”

  “不要再出现当年你们家老大那样的事了!”

  当年大房老大那样的事,指的就是某一年随父母来探亲做客的田家大孙女,在半夜里头突然跑到了曾家大郎的书房,然后把整个曾家吓了一跳的事了。

  在那之后邹氏就做主把人送了回去,然后立马给定下了长孙媳妇童氏,火速迎娶进门。

  田家是曾大老爷的母族,当年田大姑娘来的时候曾大老爷也是和颜悦色的,并且听说她在老家找不到好亲事的时候,还跟田氏说可以帮着在京城找找看。所以如今听到父亲的这番话后羞愧得脸色通红,诺诺应是。

  马车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曾府。

  曾大老爷照例把父亲扶下马车,并将其送到正院,再向母亲邹氏请安。这一整套做完,他才慢慢悠悠地从正院走到了自己住的偏院。

  这一路上遇上的下人们都恭敬地朝他行礼,曾大老爷自持身份并没有给予任何回应,但当他看到一片蓝色衣角在假山上一闪而过时却是沉下脸来,喝道:“站住!你这是去哪儿啊?”

  被喝住的是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年,听到曾大老爷的话后讪讪地从假山后伸出一个头来,小声地喊道:“爹,您回来了?”

  曾大老爷皱眉,“过来!”

  小少年一步一挪地走了过来,先是朝他行了一礼,然后才讨好地笑着道:“爹,我这是要到后院去呢。”

  “你到后院去做什么?”曾大老爷道:“怎么不在前院跟着你二哥读书?”

  “二哥和表哥在书房争论呢,二哥很不高兴的模样,而且他们说的东西我都不懂,所以就跑出来了,”眼见着曾大老爷正要呵斥,小少年赶紧道:“但我功课做完了,爹我功课做完了!”

  曾大老爷怒气稍缓,“功课做完了,便多温书。”

  “是……”

  小少年一听这话就苦着脸。

  “爹,能不能明天再温书啊?大姐着人送了一车的荔枝来,我姨娘、二姐和三妹都在后院呢,她们说要做荔枝酱。我,我去端些来给爹您吃。”

  曾大老爷不为所动,“温书去!”

  “好吧好吧……”

  小少年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不过等曾大老爷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口,他的身影又从某棵树后溜了出来,嘿嘿一笑,带着一个矮小的书童往后院去了。

  ……

  春姨娘把半辈子的委屈都在这个下响午哭尽了。

  她思虑良久,终是决定不把这个事情忍下去,旁的也就算了,但这是关系到女儿一辈子的婚姻大事。田家如何别人不知道,但他们这种从田家出来的下人们能不知道吗?

  那就是一个空壳子。

  老的刁钻小的蛮横,女儿嫁进去定是要受尽委屈的!

  思及此,她翻箱倒柜找出一身年轻时候穿过的花衣裳,然后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就出门准备着拦住老爷,哭求他拒绝此事。

  不过她好些年没出头争宠了,因此打扮起来耽误的功夫比较长,等到了正房不远处的时候正好瞧见曾大老爷踏入了田氏的门槛。

  她看看左右都没人,心思一动,整个人就贴了过去……

  屋内,田氏看到曾大老爷回来了,顿时迎了上来,面上笑着但心里却有些不安地道:“老爷你回来了。”

  “嗯。”

  曾大老爷沉稳地回了一句,然后在田氏的伺候下把身上的官袍换下,穿上一件绸缎锦袍。等他换好之后,机灵的丫鬟早就端上了茶水,角落放置着的冰鉴上头的冰也换上了新的。

  丫鬟们在后头打着扇,一股子凉风徐徐而来。

  曾大老爷舒坦地缓了口气。

  “这天啊,热得很。”

  “是啊是啊,”田氏有些僵硬地笑道,然后看着曾大老爷精神还不错,于是深吸了一口气道:“老爷,我有个事情要和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曾大老爷轻吹着茶盏,饮了一口。

  “就是二丫头的婚事,”田氏道:“我想把二丫头嫁回田家去!”

  “咳咳咳什么?!”刚刚被亲爹点了一通,正准备着怎么跟田氏开口让她母亲早日回家去的曾大老爷,惊讶之下被茶水呛得咳嗽连连。

  “哎呀老爷!”

  田氏连忙伸手接过他手里的茶盏,又是拍背又是喊丫鬟,张罗着给他换下湿了的衣裳,整个人忙得团团转。

  “等等等等。”曾大老爷伸手制止了丫鬟的动作,冲着田氏惊疑地问道:“你刚刚说什么?你要把二丫头嫁给谁?”

  “我那二侄子啊。”

  田氏有些不明所以,“就是如今在外院住着的,老爷您昨晚上还说他只要下死力气去学,还是能出头的那个。我二哥家的大儿子啊,那年不过十五岁就下场考中了秀才,尚未婚配。”

  曾大老爷想了想,依照田氏的脾性她是不可能主动张罗二丫头的婚事的,于是问道:“这事,是谁提起的?岳母吗?”

  “不是,”田氏道:“是母亲。”

  田氏口中的母亲那就是曾大老爷的继母邹氏了,对于父亲的填房邹氏这个人,从小到大不管田家那边的人怎么说,曾大老爷都是尊敬的。因为早就懂事了的他知道,如果不是邹氏的嫁妆,父亲不会考中进士。

  而如果不是邹氏的支持,他也不可能有今天。

  尤其是在知道了邹氏是怎么对付田家外祖母和田老姨娘的时候,他更是对邹氏的手段心服口服。

  正因为明白对方对他并没有恶意,所以这些年来自己对她也一直恭恭敬敬,虽然比不得二弟孝顺,但面子上却没有落下分毫。

  所以田氏一说是母亲邹氏提议的,他这心里就泛起嘀咕来了。

  难不成母亲有什么想法?

  他思索片刻,然后对还表情有些糊涂的田氏道:“这件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跟我好好说清楚。”

  于是田氏就老老实实地说了起来。

  当听到岳母提出让把二女儿嫁给田家小舅子的庶长子时,曾大老爷不屑地冷哼了一声。

  当知道田氏傻乎乎地向母亲邹氏询问此事时,曾大老爷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她。

  当得知母亲邹氏说如果是田二郎她倒是可以考虑考虑的时候,曾大老爷愣了一下,露出了一副思考的神情。

  “老爷,你觉得怎么样啊?”

  田氏说完后有些忐忑地问道:“我那二侄子并不差啊,而且我们两家知根知底,二丫头嫁过去也是亲上加亲。”

  “再说了,”田氏的声音低了下来,“我这也是为了田家好,娘今日跟我说田家如今状况不好,三房二十几口人就只那么几百亩地,铺子也只有两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娘来的时候穿得那衣裳都还是我去年差人送去的呢,一家老小就祖父才能一年四季做新衣。”

  “我这心里头啊,听着就很不是滋味……”

  田氏说着说着,语气也哽咽了起来,“想当年,姑母也就是你娘刚刚嫁给公爹的时候,咱们田家那是何等的光景。是镇上数一数二的人家啊!如今这才过去了短短的四十多年,家里就败落至此。”

  “老爷你可知道,田家如今连我那二侄儿的读书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再往后可如何是好?”田氏抬起了一双泪眼,对沉默着的曾大老爷道:“老爷,田家也是你的外祖家啊!你可不能不管!”

  “二丫头是庶出,在京城也不好找夫家,还不如嫁回田家去,好歹啊知根知底,将来你那外甥考得功名,这田家也就起来了!二丫头也能夫荣妻贵,不然她在京城也只是找个破落寒门罢了。”

  曾大老爷后来有没有说什么,蹲在窗外的春姨娘是没注意了,田氏的这一番话她听得是心惊胆战,浑身的血只往上冲,脑海中那是嗡嗡作响。

  对曾大老爷知之甚详的她清楚地明白。

  其实曾大老爷心里头一直有一桩憾事,那就是生母大田氏死得太早了,她在曾老太爷还没发家的时候就死了,没有享受到半分后来父子二人的荣光。

  所以哪怕他初一十五香烧得再勤,这心里头总也有一份遗憾在。并且这份遗憾随着田、曾两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而邹家也变得越来越好而有几分执拗。

  也因此这些年他对田家一直是暗暗帮扶。

  对田氏也多有纵容以及维护,若是牺牲一个无关紧要的女儿能换得田家有那么几分富贵荣华的希望,依照春姨娘对他的了解,哪怕今日不同意,在田家母女的劝说之下,迟早有一日是会同意的。

  毕竟他也不止一个女儿,女儿,嫁谁不是嫁呢?

  若有更看好的女婿人选,他也还有一个嫡出的、身份更为贵重的三女儿。

  脸色苍白的春姨娘矮着身子,没有惊动里面的两个人,把自己挪到了台阶下,然后头也没回地就急匆匆走了。

  ……

  后院里,二姑娘曾滢和三姑娘曾沅兴致勃勃地指挥着丫鬟们做荔枝酱,而年龄较大些的柳姨娘和曾大奶奶则在一旁的石凳上喝茶,曾大奶奶手里还搂着一个不到三岁的胖娃娃。

  胖娃娃显然对那边的热闹很感兴趣,嘴里喊着娘,小手使劲地往那里伸。

  不过曾大奶奶担心他过去了之后会给两个小姑子添乱,于是一直没放手,时不时地低头哄几声。

  “楠儿乖,你二姑和三姑正在做正经事呢,娘让丫鬟给你再倒一碗荔枝水好不好啊?”

  胖娃娃挣脱不了母亲的双臂,只好点点头,“要大碗!”

  “好,给你拿个大碗。”曾大奶奶冲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窃笑着拿了个雕花小碗,然后往里头舀了两勺酱,再冲了半碗水就放在了茶盏旁边,对胖娃娃道:“楠哥儿,您的大碗拿来了。”

  胖娃娃看了看觉得这个‘大碗’的确比旁边的茶盏大上许多,于是开心地低头捧着‘大碗’喝了起来。

  柳姨娘见此情形笑道:“楠哥儿准备什么时候开蒙啊?”

  “还早着呢,”提起儿子,曾大奶奶慈爱地笑着,“我想着总得过了三岁才好,可他爹的劲头足得很,现在就开始教他读《百家姓》了。楠哥儿若是背出了一句,他能乐半天。”

  胖娃娃一听到熟悉的《百家姓》,马上就抬起头来,奶声奶气地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哎呦,背得真对!”柳姨娘夸奖道:“还会背什么啊?”

  于是胖娃娃又得意地重复了一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只会这一句呢。”曾大奶奶不好意思地道。

  “那也是聪慧了,”柳姨娘赞道:“男孩儿是要早些读书才好,小孩子早些读书,才记得牢呢,我们四……咦,春姨娘你的脸色怎么这么不好?”

  曾大奶奶扭头看去,果然看到了脸色煞白,眼睛还有些红肿的春姨娘,她整个人一副失神落魄的模样。

  这是怎么了?

  春姨娘见到她们两个在此,先是惊讶但随即又破罐子破摔起来,对她们两个勉强地笑了一下,没有什么心思应酬,接着就把二姑娘喊进了屋里。

  柳姨娘和曾大奶奶奇怪地对视了一眼,而三姑娘曾沅则偏头看了看,虽有些好奇但手里头的事更要紧,于是再度指挥着丫鬟们剥荔枝皮的剥皮、去核的去核、清洗的清洗,兴高采烈地把她们折腾得团团转。

  屋内,待门一关春姨娘就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搂住了还有些茫然的二姑娘就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的儿啊……”

  “你怎么这么命苦啊……”

  声音隐隐地传到了屋外,不但柳姨娘、曾大奶奶和曾沅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正踮起脚尖走过来的小少年也吓了一跳。

  他快步走到柳姨娘跟前,心有余悸地道:“姨娘,春姨娘和二姐这是做什么啊?莫不是谁死了吧?”

  “莫要胡说!”

  回过神来的柳姨娘瞪了他一眼,问道:“这种话也是说得的?真是把你给纵坏了,你的功课做完了?”

  “做完了。”

  小少年道:“二哥和二表哥在书房说话,我不耐烦就出来了,过来的路上还撞上了爹被他训了一顿,可把我吓了一跳。”

  柳姨娘:“那你……”

  “我可怜的二姑娘啊——”

  春姨娘撕心裂肺的声音又从门缝里传了出来,这次伴随着的还有二姑娘影影约约的哭声。

  这下子外面几个可就坐不住了。

  曾沅先是走了过来,好奇地问道:“二姐姐这是发生了什么事啊,怎么春姨娘哭得这般厉害?”她困惑不已,“可是我们今日哪儿也没去啊。”

  小少年也是奇怪,垫着脚往里头望去,“二姐姐天天待在家里头,能有什么事啊哭得这样伤心?”

  柳姨娘和曾大奶奶相互看了一眼,揣度着二姑娘的年纪,倒是猜到了些什么。曾大奶奶见情形不对,先是让嬷嬷和贴身丫鬟抱着儿子回去,然后对两个小的道:“三妹、四弟,这不是你们该听的,听大嫂的话,先回去吧。”

  “这里有我和柳姨娘呢。”

  三姑娘和小少年迟疑着,读过书的他们明白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的道理,但里面的又是亲姐姐,这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正在这时,里头又传来了春姨娘更加悲痛的话语,“你爹和太太要把你嫁到田家,嫁给那田二啊!我可怜的女儿那田家可不是个好去处……”

  “田二表哥?!”

  小少年惊疑道:“父亲要把二姐姐嫁给田二表哥?这可不行啊!”他急得直跺脚,“他可不是什么好人!”

  “泽儿!”柳姨娘喝道:“莫要胡说。”

  “姨娘娘,”小少年仰起头来,“二表哥可不是什么良配,他跟我们吹嘘,说他在家里有两个通房,什么一个红袖一个添香。还说怎么咱们家不放些漂亮丫头在书房,瞧着也赏心悦目,哎呀我们都不耐烦听,二哥还跟他吵起来了!”

  说这些话的功夫,又听得屋子里头春姨娘断断续续地说什么‘……老太太……同意……老爷……答应……太太铁了心……田家……不好相处……命苦……’说着说着,二姑娘的哭声越来越响。

  母女两个一个劲地哭、茫然地哭、哭着哭着竟好似认命了一样。

  屋外头的几个人听得是面面相觑。

  曾大奶奶想要说些什么,但眼前一个是公爹的姨娘,一个是婆婆的亲女儿,还有一个半大小子,所以最终还是忍住了。

  而柳姨娘则拉着儿子的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不准满脸焦急的他去推门。

  但他们几个忍得住,站着听了半响,并且本就对这次突然到自家来的外祖母和表哥表姐们有些不满的曾沅却是忍不住了。她紧走了几步,上前去把门一推就怒气冲冲地冲了进去。

  “我说二姐姐,你也太没志气了吧!”

  曾沅站在门口,背对着红灿灿的夕阳冲里头喊道:“不想嫁就不嫁!爹娘不答应就去找祖母,祖母不答应就闹到祖父跟前,祖父还不答应,还不答应我们就去找大姐姐!”

  “你忘了吗二姐姐,大姐姐出嫁的时候跟我们两姐妹说了,她不会让我们嫁给不愿意嫁的人!”

  “我们这就找她去!”

  ……

  春桐小丫鬟今日又接到了一门好差事,就是招呼夫人娘家来的这个叫做侍画的小姐姐。

  “姐姐你喝茶。”

  “姐姐你吃点心。”

  “姐姐这个果子可好吃了,你尝尝看……”

  那年纪不大的丫鬟侍画受自家二姑娘和三姑娘的郑重嘱托,一路紧张地被大奶奶安排的马车送到了侯府门口,再被热情的侯府下人们从角门里接进去。眼花缭乱的还没看清楚侯府里头是什么样的呢,就被安置在了一个华美的屋子里,眼前的这个小丫鬟七嘴八舌地招呼着。

  “多,多谢。”她有些紧张地道:“请问这位妹妹,我们大姑娘,不,请问广宁侯夫人现在在何处啊?还有侍书和侍墨呢?”

  “你问我们夫人啊,”春桐小丫鬟脆生生道:“夫人去给老夫人请安了,这会儿还没回来呢。姐姐你在这儿先坐一会儿,吃些点心,夫人若是回来了会有姐姐来传的。”

  “至于侍书姐姐和侍墨姐姐嘛,她们两个一个跟着夫人,一个到大厨房去了,都还没有回来呢。”

  “哦……”

  侍画有些失望,心不在焉地和春桐小丫鬟搭着话,直到她看到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顿时就站了起来,激动道:“侍书!”

  “侍画姐姐,真的是你啊!”

  刚刚跟着曾淑回来的侍书惊讶道,拉着她就往外面走去,“晴娟姐姐跟我说起的时候我还很惊讶呢,你怎么来了?”

  “可是家里有什么事……”

  曾淑从老夫人的院子回来就听到郭嬷嬷说曾家有人来找,顿时很是惊讶。让侍书把人接来后一看竟然是二妹身边的丫鬟侍画,这就更为惊讶了,连忙问道:“侍画,你怎么来了?”

  “可是二妹有什么事?”

  “大姑娘!”侍画一见到曾淑就好像见到了主心骨,这眼泪瞬间就止不住了,噗通跪倒在地上哀求道:“大姑娘您救一救我家姑娘吧,救一救二姑娘吧!”

  “这是怎么了?”

  曾淑大惊失色,连忙伸手去扶,“你快说!是什么事?二妹是不是生病了?别害怕我这就让人请大夫,不,我让人请太医去!”

  “来人呐——”

  “不不不,”侍画疯狂摇头,焦急道:“不是的不是的,二姑娘没有生病,是太太,是老爷和太太要把二姑娘嫁到田家去啊——”

  “今天,太太去找了老太太,说是给二姑娘说了一门亲事……”

  侍画从头到尾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虽然中间断断续续的,但却没有耽误理解。曾淑站在屋子中央,越听脸色越是平静。但晴雁却是紧张起来,连忙挥斥着手臂把丫鬟们都赶了下去,然后走在最后安静地关上了门。

  门里头,有丝丝缕缕的声音传来。

  “……四……说……田二郎……火坑……”

  “……求求……救……二姑娘……”

  晴雁紧走几步下了台阶,直到耳边听不到那里面的动静之后才轻吁了一口气。不过她也没有放松下来,一边指挥着人离那屋子远一些,一边打发人去准备轿子和出行的马车以及各种用具。

  还不忘派了一个心腹小丫鬟去跟忙碌着的郭嬷嬷回禀一声,说夫人恐怕是要出门回娘家去,请她老人家照应着家里。

  果然。

  不一会儿屋门被打开,满脸寒霜的夫人大步走了出来。

  而身后跟着的侍书则一脸的复杂,隐隐还有愤恨之色。至于另外一个刚刚赶来报信的丫鬟,好像是叫做侍画的则抹着眼泪跟在后面抽抽噎噎,一副既担心,又放松的模样。

  “夫人,”晴雁迎了上去,“您可是要出门?奴婢已经安排好轿子和马车了,也告诉了郭嬷嬷。”

  “不错。”

  曾淑脸上虽然没了笑容,但还是赞许地看了晴雁一眼,叮嘱道:“你待会去,不,你跟着我去,然后让郭嬷嬷到老夫人那儿回禀一声,就说我娘家有些急事需要马上回去,请她老人家赎罪。”

  “还有,”曾淑停顿了一下,道:“侯爷若是回来了,也跟他说一声,我今晚不一定能赶回来,若我没有回来定是在曾家住下了,让他不用担心。”

  “是,夫人。”晴雁恭敬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