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帝心>第89章 

  七月。

  大小摊贩在城门口吆喝, 城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忽然感觉到地动,卖小食摊的老板赶紧护住炉子, 生怕地动把炉子给损坏了。

  一旁卖豆腐花的大婶说道:“这是发生了何事?”

  忽然城门口传来一阵马蹄声,大批的骑兵呼啸而过, 地面都随之而震动,骑兵的方向直指皇城。

  百姓连忙闪躲,生怕被马匹碾压在地。

  “闲杂人等,速速离开!”

  骑兵的速度太快, 巷子两边皆是百姓的摊贩,导致百姓只能狼狈地逃离此处,场面十分混乱,骑兵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大队的人马, 浩浩荡荡冲入城内,分为无数个小队, 冲向朝中重臣的宅院,将这些大人一一扣押。

  百姓见状赶紧关好门闩, 躲在家中,生怕被殃及鱼池。

  茶楼酒肆见状, 立刻关上了大门, 百姓躲在茶楼酒肆不敢大声说话。

  原本热闹市井的街市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

  叛贼来的十分突然, 打了所有人一个束手无策。

  眼下, 京中大部分的军队都调离了,整座皇城就像一座空城。

  外面的军队正到处搜罗朝中重臣, 钟老此时就在花满楼与谢老二人对饮, 两人就在包厢之中。

  听闻外面闹哄哄的, 谢清禾悄悄走到窗边掀开帘子一看,外面四处都是官兵。

  谢清禾赶紧拉下了帘子,紧张地看着钟老说道:“你快来看!外面被官兵包围了,老夫看这些官兵的衣着打扮绝不是宫里的人!”

  钟老连忙跑来看了一眼,神情凝重,“有人想要起兵谋反!”

  “糟了!”

  “宫里!”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脱口而出,脸上的表情十分担忧。

  花满楼的掌柜第一时间关上了茶楼的大门,让茶楼的伙计一起用桌子将大门顶住,然后让其他食客躲在厢房里面。

  掌柜松了一口气:“大家暂且先躲躲,也不知道要熬上多久。”

  “多些掌柜救命之恩。”

  “是啊,也不知这叛乱何时才能结束。”

  有些食客自动自觉摆上几壶好酒和花生米,开始耐心等耐。

  一位外地来的兄台见状,原本害怕的心思少了几分,反而十分好奇,“兄台,外面都是官爷,两位是如何做到心平气和,淡定饮酒的?恕小生唐突,不怕两位兄台笑话,小生现在还在腿软。”

  正在饮酒吃菜的那位男子一听他的口音就知道他不是京城本地人,忽然乐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位小公子是外来的吧?”

  书生点点头,说道:“在下是前些日子上京赶考的书生,第一次看见这种场景,内心慌乱不已,害怕至极,看见两位兄台如此淡定,实在是不解。”

  男子憨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在京城的这几十年间,特别是新帝继任前后的那几年间,谋反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儿,也不知道是哪家的皇孙贵族,起兵谋反。”

  “与其害怕担心,不如坐下来一同饮酒吧。快的时候也就一天半天,慢的时候说不定三天两夜都有可能。反正到最后要么天下易主,要么叛贼被拿下。”

  “怎能如此儿戏?!”闻言,书生皱眉,“当今圣上登基以来,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除贪官、修主路、减田税,桩桩件件皆是造福百姓,为何要反?”

  “这位兄台说得没错!”

  “如今我等跟随陛下的脚步,吃得饱穿得暖,手里还有闲钱。”

  其余人也一同起哄,谈论声之大引起了官兵的注意。

  “里面都是些什么人?!快速将门打开!”

  食客们吓了一跳,赶紧逃窜。

  见打不开酒楼的大门,官兵用大刀将一旁的窗户砍开,为首的官爷破窗而入,打量了一下四周,喊道:“你们中间可有朝中大臣,将其交出,可饶你们不死!”

  掌柜连忙说道:“这位官爷,这些食客都只是平民百姓,哪里来的朝廷命官?”

  为首的男子冷笑一声,喝道:“上去搜!”

  “是。”

  “慢着!”钟老和谢老从楼梯口缓缓走下来,钟老看着眼前的官爷说道:“本官跟你走一趟便是,别惊扰了百姓。”

  官爷笑了两声,说:“两位大人请跟小的走一趟吧。”

  “来人,把两位大人押进皇宫!”

  “是。”

  等官兵带着两位大人走远之后,外面的军队也随之撤离。

  百姓们挤向门口,担忧的看着两位大人的背影。

  皇宫。

  太监和宫女缩在一团,旁边是一些官眷,被重兵看着。

  “走。”

  一位小姐被官兵推倒在地,康王世子顿时大怒,站起身来骂道:“你们到底想要如何?!”

  没人回答他的话,旁边的几位少爷拉了一下他袖子,小声说道:“世子爷,算了,还是好好坐着吧,免得一会惹怒了这些人还要遭受皮肉之苦!”

  康王世子抓了一把头发,十分懊恼地说着:“也不知是何人,竟敢谋反!谋反就算了,干嘛非要将我们捉起来,是想拿我们威胁陛下吗?”

  听闻此话,让不少官眷都直接白了脸。

  若是以他们性命要挟逼迫陛下,届时……

  钟老和谢老走进皇宫时看到的就是这副场景,他们的家人都被官兵扣留在此地。

  看见二人的身影,不少大臣连忙喊道:“大人,这……这可是何缘故啊?”

  “怎么会突然发生叛乱?”

  “这可是逼宫谋反啊!”

  “是否与那通敌卖国的叛贼有关?!”

  钟老摇摇头,他也不知这造反的人究竟是谁。

  “眼下皇城的军队都被调离了,那我等岂不是……”

  “陛下怎么办?”

  “陛下如今还在金銮殿上,不知可有受伤?”

  一旁的大臣瞥了他一眼说道:“你还是先担心你自己吧,陛下武功盖世,那贼人怎会是陛下的对手。”

  “可陛下身边现在也不知还剩多少人,若陛下只有孤身一人,那该如何是好。”

  大臣们逐渐平静下来,看向金銮殿的方向,为陛下祈祷。

  希望陛下能成功抓下叛贼臣子。

  但是如今皇宫已被重兵包围,他们甚至是插翅难逃。

  那叛贼知晓我军动向,也知朝廷上的大小事,手伸得很长,叫人害怕。

  而金銮殿上,厉景逸站在大殿中央,看着龙椅上坐着的厉时琛,眸光微沉。

  这句“亲爱的弟弟”让厉景逸内心起了波澜,此事乃是绝密,世上知道此事的人都被他一一处理掉了,为何厉时琛还会知道,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还有漏网之鱼?

  “你是怎么知道的?”

  厉时琛闻言,轻蔑地笑了一下,看着厉景逸嘲讽出声:“狸猫换太子这种戏码,也亏平西王能想得出来。让江南舞姬养自己儿子,自己却来替先帝养孩子,他图什么?”

  厉景逸忽然笑了一下,说:“你说他是为了什么?”

  厉时琛似笑非笑地说道:“可惜了,朕并不感兴趣。”

  厉景逸闻言,面容带了几分薄怒。

  厉时琛扫视了他一眼,笑道:“你别急啊,朕不想知道而已,但是有人很想知道。”

  “出来吧。”

  听到殿里还有其他人,厉景逸立刻戒备起来,抬了抬手,身后的弓箭手立刻瞄准了前方。

  白烨煜脸色发白,眼眶通红地从柱子背后站了出来,含恨地指着厉景逸说道:“所以你才是那个先帝流落在外的子嗣,那我是什么?陛下所说的狸猫换太子又是何意?难不成是有人将你我调换了身份,你才是我,我才是你对吗?”

  白烨煜这番话说得极为混乱,就像他现在已经陷入慌乱之中。

  厉景逸冷冷地看着他,笑道:“既然陛下想让我来告诉你,那我也可以为你解释一二,就如你所说,你真正的身份是平西王之子,而我的身份才是先帝的血脉,听懂了吗?”

  白烨煜声音嘶哑,艰难地开口:“我母亲知道此事吗?”

  白烨煜的母亲是位美丽温柔的女子,虽然作为歌舞坊的头牌,但是遇见当年微服出巡的先帝时,还未经人事,虽然妩媚但是青涩感十足,先帝对她起了兴趣,把她带回了江南的院子。

  可惜好景不长,作为皇帝不可能长久地与美人寻欢作乐。

  先帝当时与厉时琛的母后十分恩爱,对于这桩一夜风流的韵事自然不可能透露,他当时也没打算要将美人带回来京城,再加上朝廷急事,先帝就急匆匆地回到了京城,将美人彻底忘记在了江南。

  白烨煜的母亲并不知道先帝的身份,她怀着孩子等待先帝归来,就像是等待那出远门的夫君,每日每夜都在期盼着。

  直到那日,她临产。

  在隔壁院子还有一位夫人在生产,那是平西王养在江南的美妾。

  白烨煜母亲找的稳婆便是平西王派来的,稳婆趁她生产虚弱时,将两个孩子调换了。

  先帝真正的血脉被平西王的人带走了,而留在江南院子里的那个婴儿是平西王美妾生的孩子。

  也是因为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要路途奔波,导致厉景逸从小落下的毛病,身子骨比较虚弱。

  白烨煜的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她希望他能出人头地,经常给白烨煜说他的父亲是京城里的贵人,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那位贵人认祖归宗,也许这是她一声的夙愿,也许是对夫君多年未归的耿耿于怀,郁郁而终。

  白烨煜从小就对这位母亲口中的父亲充满了怨恨,虽然在母亲眼里,那是为救她于水火之中的救命恩人,可是那人却从未回来看过母亲一眼。

  母亲的身体逐渐衰弱,可是忽然有一天,母亲不再在院子前等候父亲的归来,反而是坐在床边垂泪。

  母亲叮嘱他一定要考得功名,日后前往京城考科举当上状元。

  原本白烨煜以为母亲只是嫌弃他近来读书有些懒倦,未曾想让他考上状元竟然变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每日督促他学习,每日念叨着要他一定要考取功名。

  直到母亲油尽灯枯时还在嘱咐他,要考取功名,到京城,去见他的父亲。

  母亲临终前将一封书信交给他,笑着说:“若是你父亲直到你如此聪慧,如此有学识,定会很欣慰的吧。”

  所以这些年来,白烨煜凭靠着母亲的督促与这股信念,直到他高中状元。

  其实他并不想成为皇子,或者什么人。

  他只是想完成母亲的遗愿。

  认祖归宗。

  但是直到这几日,陛下忽然宣他进宫,但是并未说些什么,只是将他扣留在宫里。

  于是他再次请求陛下,并承诺对皇权并不感兴趣,甚至可以去守皇陵。

  而陛下却只是摇摇头,说会给他一个答案。

  没想到,白烨煜终于等来了他的答案。

  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