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武侠之最强炮灰系统>第42章 安逸的天朝人

不管是这个世界里的蒋淑琳还是那个世界里的,性格都是比较保守的,在绝对的“规则”下面,她不太敢做出逾越规则的事情。

比如此时的蒋淑琳,就不太敢在没有文院长的命令下,私自前去三清堂参加六门会首,即便是肖明已经给出了一个绝佳的鬼点子。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嘛,难道你觉得,我们先回了轻书文院,再让院长去三清堂,再把穆大侠被困住的事情告诉三清堂的掌门,这样才可以吗?”这样的蒋淑琳,有时候真的是让肖明又气又急,但因为身份的问题,又不能指责蒋淑琳一些什么,只好采取了嘴炮的形式。

“穆大侠……”再次听到穆大侠的时候,蒋淑琳的情绪这才变得犹豫了一些,这一次,她倒是决定的很快,准备就按照肖明所说的那么去做。

于是,离开稻城的两人,便是又策马加鞭的朝着三清堂的方向赶去,只是一路上,肖明却很是郁闷,因为他只要提出任何想要和蒋淑琳交流感情的话题,便是会被她搪塞过去。

“看来,不用点儿绝招是不行了。”肖明在心里念叨着,同时在脑海中思考起来,那个世界有什么比较棒的表白方法,可以用在这个世界里。

大部分的时间还是比较沉默的,从稻城前往三清堂的路,除去晚上住店的时间,也需要走上三个白天的时间。

而在这三个白天的时间里,肖明倒是对这个武侠世界的人文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安逸”。

两人离开稻城之后是一路朝东北方向前进的,只是半天的时间过后,便是进入了所谓的“中原”地区。

当天晚上,肖明和蒋淑琳来到了一个叫做东曹城的城池,这里,已经离前线距离了又大概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叛乱的战火,还没有烧到这边。

按理来说,在武侠的世界里,信息的快递虽然较慢,但都这么些天过去了,东曹城的百姓们应该已经听说了叛军叛乱的事情。

只是在肖明看到的百姓们的脸上,没有发现一点儿对于战争来临的忧虑,该吃吃该喝喝,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这让肖明很是不解,去找到了东曹城的城主,再一次告诉了他叛军已经叛乱的事情。

“叛乱就叛乱啊,你紧张什么,前面几个城池的将军都很厉害的,有他们在的话,叛军不会兴起多么大的风浪的。”

见到东曹城城主的时候,他正在设宴,被请到一边的时候,心情很是不爽,对肖明这样说道。

这让蒋淑琳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城主的鼻子就是骂道:“前方的几座城池,将士们为了保卫天朝的安全,浴血奋战着,你们倒好,在这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着,还有没有点身为天朝子民的责任感?”

只是,听着两个自己并不认识的人不停的职责着自己,这城主的脾气也是瞬间就起来了,根本没有思考蒋淑琳所说的内容,直接唤来了东曹城的守卫们,将两人赶出了城主府。

“什么嘛,等到叛军杀过来了,我看他们还有什么心情玩乐!”站在大街上的蒋淑琳愤愤不平的气得直跺脚,而对于这种情况来说,肖明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

仿佛这个武侠世界就是那个世界的翻版,只要灾难没有落在自己的头上,其他人,为什么要关心别人的死活?

“消消气,如果屁民也有觉悟的话,也不需要咱们这些人来拯救世界了。”肖明安慰着蒋淑琳说道,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第二天,再次上路。

随着距离三清堂的距离越发的接近,天朝人们的安逸感就越发的明显起来,做什么事情都是不急不躁的样子,有时候,让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肖明看着都着急。

不过细想一下,肖明也就释然了,如果没有发生叛乱的话,此时的天朝,是相当国泰民安的,国家无比的强盛,经济无比的发达,百姓们根本不需要太过努力,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没有战争的时候,就连身居高位的人都有可能不去思考有可能到来的战争,就更别说这些只希望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的百姓了。

这倒也解释了,六皇子身边的能人太少的原因,这样安逸的环境下,一心向武的人都去了各大武林门派,谁还一门心思的往整天安宁无事的朝廷里钻。

“蒋师姐,我们还有半天的时间就到三清堂了,要不要在这里歇息一会儿?”当两人又是来到一个叫做临安城的城池时,距离两人出发,已经过去了三天的时间,距离六门会首还有一天的时间,他们可以提前半天到达三清堂。

“休息一下吧,骑了这么长时间马,有些难受。”蒋淑琳苦不堪言的对肖明说道,下马进城。

两人轻书文院的院服打扮,吸引了一些路人的注意力,看着他们指指点点,不过侧耳倾听一下,肖明却是听到,这些人对于他们的身份很是尊敬。

“你可能不知道,临安城是离三清堂最近的一个城池,而三清堂也是平时附近百姓们经常去的地方,在他们的心目中,三清堂的弟子们,可要比城里的官兵们靠谱多了。”蒋淑琳看到肖明奇怪的目光,笑着对他解释道。

肖明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跟着蒋淑琳来到又一家酒楼。

“蒋师姐,六皇子给他们的盘缠还够吗,这里的招牌菜竟然是醋鱼哎,我最喜欢吃醋鱼了。”肖明期待的看着蒋淑琳,两人所有的财产,都是在蒋淑琳身上放着的。

“我看看。”蒋淑琳嫌弃的看了一眼吃货肖明,然后翻找起来。

只是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陌生人径直走到他们的身边停了下来,欠身道:“敢问二位,可否是山城轻书文院的弟子?”

来人是一个男人,穿着较为简陋的布衣,看着两人的目光略微有些慌张:“是这样的,我是临安城里易仁堂的郎中,就在昨日,接到了一名病人,病情却是相当的棘手,恳请二位能够去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