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公主当嫁>第9章 ……

  姜苕十分自觉的接过锦仪手里的枇杷,见她脸色不虞,小心翼翼地问道,“阿姐不开心了吗?”

  “都怪我,不该在你面前提林子安。”他说着做了一个用手捂住嘴的动作。

  “我哪有被他气病,他那样粗鄙不堪、睚眦必报、连字都识不全的人,我都吝于给他一个眼神,怎么还会因为他生气病倒!”锦仪埋怨他乱说话,满脸都写着不开心。

  姜苕满嘴的琵琶果肉,说着话时两腮鼓鼓囊囊的,“可是阿姐,你从糕点铺子回宫后就病了,还不都怪那天林子安突然出现在糕点铺子里吓到你了吗?”他在锦仪的怒视下,声音越说越小。

  “我……”

  锦仪突然发现,她自认为丢人的时刻,连姜苕都没有注意到,反而认为那只是她被吓到了,这种时候她怎么能说她觉得自己在林子安面前丢人了所以装病呢,她立刻改口,“我只是偶感风寒,生病了而已。”

  “要是阿姐不开心的话,我明天再和她们解释一下。”姜苕为自己的莽撞找补道,“一定和她们说清楚,你是风寒生病,才不是被林子安气病的。”

  “……”

  这话让姜苕说出来,怎么就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好似她和林子安有什么干系还尽力撇开似的。

  “不用了,小九你要记得,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是不能随意更改的。”锦仪端着阿姐的架子,学着姜皇后的语气同他道,“你往后可长点记性罢。”

  “阿姐,我知错了,往后绝不再犯。”姜苕见锦仪脸色好转,拍着胸脯同她保证,“你现在风寒好些了吗?”

  锦仪琢磨着她这才病几天,风寒应该好不了这么快,打着马虎眼,“七七八八吧。”

  “那你什么时候回国子监进学?”姜苕指了指他剩下那半沓书册,“司业让我叮嘱你,回来后要把课业补完。”

  “不回。”锦仪歪着头,伸出右手食指在他面前晃了晃,“你都放出话来,我被林子安气病了,我这般随随便便回去,多没面子啊。”

  姜苕觉得甚是有理的点点头,又颇为遗憾的开口,“可是我听院正说正在准备下月的踏青,阿姐若是不回来,岂不是参加不了。”

  国子监一年一度的踏青,每年去的地方都不一样,锦仪去念岁末便开始惦记,差点都忘了这事儿,要是去不了的话,也太可惜了!

  “那……再说吧。”锦仪犹豫了会,说不准那时候林子安已经回北境了呢,她才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送走姜苕后,锦仪慢腾腾的补起了课业,闲暇时候便琢磨踏青时要带些什么,除了流觞曲水这种必备环节,她想着三四月的天,草长莺飞,最适合放纸鸢了。

  她兴师动众的为自己的纸鸢画好了样式,但是长乐宫里并没有一个精通此道的,做好的纸鸢同锦仪想要的总是差一些。

  她打起了东宫那个巧匠的心思,差遣半夏去太子那借人,没成想半夏空手而归。

  “太子殿下让公主收收心,若是想打发时间,不如练练女红,不然练练刀剑也是好的。”

  “你瞧瞧,你瞧瞧!”锦仪停下补课业的笔,“借一个人罢了,我又不是不还,至于这样嘛?”

  “算了,你去让小厨房装一盒糕点。”锦仪握拳,“我亲自去要人。”

  春天的雨一阵一阵的,她们在长乐宫时听着雨声淅沥,出了宫以后反而雨过天晴。

  被雨水冲刷过的天空一片蔚蓝色,远远望过去无边无际。半夏提着静心装点过的食盒,趋步跟着锦仪,她今日穿着一身绯色宫裙,裙摆绣着大片的月季都比不过锦仪娇艳。

  见雨停,锦仪心情相当不错,她笑着道这定是个好兆头,直奔东宫而去。

  太子赵景睿见她来此丝毫不意外,等着她献上糕点,说明来意,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她。“那巧匠早已进了工部,现下多雨,过不了多久江南就要进入汛期,他正忙着呢。”

  锦仪狐疑地盯着太子,“阿兄莫不是在诓我?怎么我一用人就有事儿!”

  “这有什么可诓你的。”太子笑眯眯地看着她,见她要把糕点提走又按住了她,“你这是为何?”

  锦仪理不直气也壮,“可见从你这我什么也得不到,我千辛万苦过来一趟,总不好再让我损失一盒糕点吧。”

  “你的教养嬷嬷没同你说,做公主可不能这般,送出去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了。”

  锦仪不为所动,手放在食盒上,歪着头笑眯眯得看着太子,任他说什么也没有收手的意思。

  见锦仪丝毫不吃他这套,太子一脸忍痛割爱的递给锦仪一册书,“罢了罢了,他虽人不在我这,但是把做工的心得留给了我,你拿去学学。”

  锦仪就这般被太子哄出了东宫,她手里拿着厚厚一本所谓心得,稍稍翻了翻,里面是各种精巧小件的图纸,她不过做个纸鸢,哪里用得着这个!

  锦仪抱着书,带着又被忽悠的懊恼走出东宫,她走的不快,偶尔会被路上一些长乐宫中没有栽种的花卉引走注意,看了几眼,又觉得还是她宫里的花开的最好。

  正临日暮,夕阳撒在她身上又落在地上,拉出一道纤长的身影,她踩着地上的影子,像是发现了有趣的游戏,只让侍女们远远跟在后面,免得扰了她的兴致。

  路不长,她一蹦一跳乐得有趣,恍然未觉路的尽头拐角处站着一个人。

  林子安站在拐角屋檐的阴影下,负着手等她走来。他隔着很远就看到了锦仪,她总是穿着颜色很亮眼的衣服,永远高高昂着头,叫人一眼就能看到。

  多危险啊,他曾暗嘲过,若是在北境,她这样的简直就是活靶子,一露面就会被敌军生擒。可现在他又觉得恰到好处,她像是深宫琼浆玉露浇出的牡丹,她盛放在每一个季节,牢牢抓住所有过客的目光。

  锦仪闷着头往前走,眼前因为夕阳照射产生的斑驳突然被一片阴影取代,她猛地抬头,撞进了林子安漆黑的眼眸中。

  她突然收起了脸上的笑意,转身要走,还没动脚,她又想起之前同姜苕说的那样,她要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的从林子安身边走过。

  她一手抱着书,一手拍了拍裙上不存在的尘土,摆出自己最好的姿态,从林子安身边走过。

  一步、两步……

  锦仪从他身边走过,她挺直着背,单手抱着厚重的书,她的每一步都走出摇曳的风姿。

  可是这般端着走路也忒累了些,尤其这书册又重,单手抱着可太辛苦了些。走出几十步,锦仪想着大抵见不着林子安了,转身要唤半夏,可回过头见着的还是林子安。

  锦仪心累,“你跟着我做什么?”

  “公主殿下。”他作了一个古怪的揖,一看便知没用心学过,“听说公主病了,好歹同窗一场,总得问候问候。”

  林子安低头看着锦仪,小公主面白如玉,颜若朝华,哪里是生病的样子。他眼睛一眯,露出了然的笑,“看来公主的病是大好了。”

  “你又不是太医,不许胡说!”锦仪顿时有点心虚,瞪了他一眼,顾不得什么仪态,双手抱着书册,迈着小碎步,头也不回的往前走。

  林子安的声音阴魂不散,“啧啧啧,公主竟能走得这般快,果真是大好了呢。”

  锦仪迈出的脚顿了顿,她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恰在此时,手中的书也抱不住了,顺着臂弯往下滑。

  书落在地上散到各处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她面前出现了一只修长的手,恍惚中她似乎见到那手中布满了细小的伤痕。

  “是我妄断公主病情了,”林子安颠了颠手中的书,“连书都拿不动,公主确实得再养养。”

  “林子安!”锦仪对他怒目而视,眼见他依旧嬉皮笑脸,气不过朝他的鞋子碾去。

  他挑了挑眉,并没有躲,不甚恭敬地答道,“我在呢。”

  “你不许再跟着我了。”

  锦仪往前走了两步,回头他依然还在,手里捧着她的书,好似没听到她说话一般。

  “你……”

  “国子监都在传公主被我气病了,这都半月有余,我总得知道您这病情如何,何时能好。”林子安单手拎着书,在锦仪手中费劲的玩意儿在他手中似乎轻若羽毛。

  这话只不过是姜苕瞎传出去的,可锦仪也没让人辟谣不是,她硬着头皮道,“还早着呢。”

  “是吗?”林子安突然弯下腰,他直视着锦仪的眼睛,“那么公主殿下,我到底做了什么把你气成这样?”

  他做了什么?

  他做的可太多了。

  一回京便驳了皇室和她的面子,一嗓子让她待了三个时辰的静室,……,糕点铺子突然冒头害她丢丑,桩桩件件,可真是太可气了!

  “你不知道?”

  林子安噙着笑,一副丝毫不知锦仪气在哪里的样子,“我记性不好,公主不妨仔细说说。”

  锦仪的那些小脾气像是茶壶里煮滚的茶水泡,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没完又没了,“太多了,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到底是我错了。”林子安叹了口气,“我要做些什么,公主才能消消气?”